中等收入阶段社会转型与老龄化关系.docx

中等收入阶段社会转型与老龄化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中等收入阶段社会转型与老龄化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转型即开始发生。其表现形式为,全面推行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低生育模式逐渐形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规模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重要变局。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社会转型特征凸显。这一背景下的老龄化水平、存在的问题和养老模式选择值得关注。同时也应看到,尽管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20世纪80年代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人口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民众生存条件和方式等发生显著改变,但城乡二元社会格局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在制度层面尤其如此。我们认为,要对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所认识,须将其放置在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环境之中。 第一节 生育控制推动老龄化水平提升 我国于2000年迈入人口老龄化国家之列,这固然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群体迅速扩大有关。然而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贯彻,出生人口大幅度减少。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低于更替水平(2.1)以下,人口年龄结构由此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显示出制度、政策的作用。 1.低生育率形成与发展的制度因素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而逐步实现的,其生育率下降是一个自发而平缓的过程。而我国生育率下降和低生育率的形成深受制度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一度实行过鼓励生育的政策,妇女总和生育率最高达到6.11。60年代上半期转为普遍鼓励自愿节育的政策,妇女总和生育率略有下降,为5.61,60年代下半期又略有回升,为5.94。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下降,70年代前半期下降到4.76,70年代后半期更是下降到3.26(陈卫、孟向京,1999)。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我国生育控制政策进一步紧缩为“一孩化”政策,成为严格控制生育政策的发端。这一政策使已经处于低位的生育水平进一步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80年代上半期为2.50,80年代下半期为2.41,并且最终在90年代上半期降至1.95。自此,我国人口生育率一直维持在更替水平之下。 1984年,鉴于“一孩化”政策在农村实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政府对“一孩化”政策进行调整,而后逐步形成了现行生育控制政策,即除了对西藏藏族农牧民没有限制生育数量要求的政策外,全国城镇地区实行“一孩”政策,农村大多数地区实行“一孩半”政策,对少数民族及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则实行更为宽松的生育政策(郭志刚等,2003)。 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最高值为6.11,最低值为1.64(见图5-1)。其中,1982年前后和1987年前后的两次“生育反弹”与农村生育政策调整有关。1987年之后,妇女总和生育率进入了下行通道,1990年生育率首次低于2.1的更替水平。 图5-1 1950~201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 最近二三十年来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引发了孩子养育成本的升高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这是导致低生育率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成为一种强大的外部约束力量。作为一项亘古未有之举,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它在农业社会中营造了一个工业社会才会出现的少生的制度环境。中国在短时间内就使低生育水平成为现实应主要归结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制度效应(王跃生,2003)。 2.低生育率与提前老龄化和“未富先老” 联合国将人口类型划分为年轻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和老年型人口,其中,老年型人口的标准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及以上且0~14岁少儿人口比重为30%及以下(见表5-1)。 表5-1 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1)我国老龄化历程 根据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结合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情况(见图5-2),我们可以发现:1964年,我国人口属于典型的年轻型人口,0~1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4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于4%。1982年,我国人口已经由年轻型人口转变为成年型人口,少儿人口比例不到40%,老年人口比例为4.91%(处于4%~7%之间)。1990~2000年,我国人口处于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过程中,少儿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由1990的27.69%下降到2000年的22.89%,老年人口比例则由5.57%升至6.96%,2000年的人口结构已经属于老年型人口。2010年我国人口的老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云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