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关键问题研究
目 录
前言 2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研究背景 3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解读与分析 4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概念解读 4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特征分析 4
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的重要意义 5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问题与挑战 6
数据资源规模化流通存在挑战 6
数据资源开发深度与应用范围不足 7
数据产业生态建设面临互信难题 7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建设框架与原则 8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建设框架 8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建设原则 12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建设路径探析 13
构建审慎包容、协同共治、分类分级的监管体系 13
建设运营集约高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13
以“双链机制”构建“汇数融智”的产业生态 14
未来展望 16
上下协同的数据要素监督管理体系将加快建立 16
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将持续赋能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 17
数据应用方向将加速向核心业务场景延伸 17
参考文献 18
前言
2023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如何构建数据资源大循环成为理论研究及产业实践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报告通过解读数据资源大循环的概念、特征、意义与挑战,提出数据资源大循环的建设框架、建设原则以及建设路径。数据资源大循环是以统一的制度规范为顶层指导,以合规监管为保障,以集约高效、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为载体,以推动数据资源在跨地区、跨部门与跨层级之间的生产、流通、消费为目标,最终实现数据资源充分流通、数据价值充分发挥的体系。数据资源大循环建设框架由六大部分组成,即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数据制度规范体系、数据合规监管体系、数据生产供给体系、数据流通交易体系与数据消费应用体系。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需构建审慎包容、协同共治、分类分级的监管体系,建设运营集约高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以“双链机制”构建“汇数融智”的产业生态。
本报告的版权归中国移动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报告部分或全部内容。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2022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文简称“数据二十条”)。 2023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提出要“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
在“数据资源大循环”一词出现在《规划》中后,部分学者进行了解读。清华大学李晓东认为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的核心是数据资源的跨领域、跨组织域、跨区域的汇聚利用,数据跨域互联互通是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的保障。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应重点建设三大领域内容:一是重点解决数据资源统筹管理问题;二是重点解决高质量规模数据供给不足问题;三是重点解决数据流通利用意愿问题[1]。北京师范大学吴沈括认为数据资源大循环的核心是增强对于全量数据的价值发现能力和价值运用能力,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全量数据要素的最大价值[2]。华南理工大学蒋余浩认为“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这一举措涵盖从数据产权制度设计到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定价、数据流动、数据要素交易、数字技术再
开发等全部过程的创新活动[3]。
本报告基于对国家政策、产业实践及学界理论的分析,重点围绕如何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进行研究。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解读与分析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概念解读
数据资源大循环是以统一的制度规范为顶层指导,以合规监管为保障,以集约高效、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为载体,以推动数据资源在跨地区、跨部门与跨层级之间的生产、流通、消费为目标,最终实现数据资源充分流通、数据价值充分发挥的体系。
数据资源大循环的特征分析
数据资源大循环应具备六大典型特征。
一是公共数据、商业数据相互促进。《规划》提到“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以及“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明确指出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要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商业数据资源的汇聚流通与价值开发。
二是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统筹。一方面促进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融合,充分发挥数据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倍增作用,实现数据要素流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
数据交流合作,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推进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通。
三是场内流通、场外流通相互结合。当前我国数据流通 交易渠道处于场外流通为主、场内流通加速发展的过渡阶段,场内场外相互结合既能推动数据的高效流通交易,又能鼓励 参与主体积极探索新的流通模式。
四是数据要素、其他生产要素相互融合。数据资源大循环需实现数据要素与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五是生产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阿根廷 :油气大国的脱碳攻略.docx
- 拜登政府“印太经济框架”及其影响.docx
- 本科生延期毕业现象的透视与解析.docx
- 毕马威&君联资本-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数字经济企业观察报告.docx
- 财险新秀“网安险”,破局没那么容易(附表:网络安全保险备案产品203款).docx
- 餐饮企业低碳发展白皮书.docx
- 产品力营销白皮书.docx
- 城投行业信用风险展望.docx
- 橙云出海畅享未来页.docx
- 储能产业研研究白皮书.docx
- 绿电2022年系列报告之一:业绩利空释放,改革推动业绩反转和确定成长.docx
- 化学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ERP项目企业信息化规划实施方案.pdf
- 【研报】三部门绿电交易政策解读:溢价等额冲抵补贴,绿电交易规模有望提升---国海证券.docx
- 中国债券市场的未来.pdf
- 绿电制绿氢: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武器-华创证券.docx
- 【深度分析】浅析绿证、配额制和碳交易市场对电力行业影响-长城证券.docx
- 绿电:景气度+集中度+盈利性均提升,资源获取和运营管理是核心壁垒.docx
- 节电产业与绿电应用年度报告(2022年版)摘要版--节能协会.docx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智能系统工程.pdf
- 如何进行行业研究 ——以幼教产业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