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性心肌炎201403第1页/共81页
病毒性心肌炎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Viral Moycarditis VMC)第2页/共81页
3Purpose and requirement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熟悉本病的治疗方法 第3页/共81页
4概 述 Introduction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oycarditis. VMC)是感染性心肌疾病的一个亚类,是病毒侵犯心肌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第4页/共81页
5概 述 Introduction病毒感染心肌后,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或间质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渗出。引起心内膜、心包的炎性病变。第5页/共81页
6概 述 Introduction在19世纪初,心肌炎是指不伴有心瓣膜异常的心肌疾病。20世纪初,由于认识到冠状动脉梗塞是引起心肌病的主要原因,心肌炎这一诊断渐被人淡忘。20世纪后半叶,在死亡病人尸解中发现:VMC占有很高的比例! 第6页/共81页
7概 述 Introduction1956年,Javett等,首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某产院证实了柯萨奇B3病毒引起10名婴儿心肌炎流行。VMC首次被证实。与此同时不断有从死亡病人心肌中分离出病毒的报道。VMC再度受到重视。第7页/共81页
8概 述 Introduction1977年,我国儿科开始系统研究VMC,并成立省市VMC协作组。1978年九省市协作组制定了诊断依据,后经4年试用,1983年定稿。1994年于山东威海、1999年于云南昆明分别二次修订,成为我国现代儿科临床VMC的诊断标准。第8页/共81页
9流行病学VMC发病隐匿,流行病学难以估计,大多数来源于死后尸解。现已证实VMC是猝死的原因之一,40岁前成人猝死病例中,20%是由心肌炎所致。在回顾或前瞻性研究中发现,死后常规尸解VMC的患病率为1-7%。第9页/共81页
10病因Etiology现有资料表明,20余种病毒均可引起VMC。其中肠道病毒最常见,CVB1-6型病毒更多见。近年来由于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致命性巨细胞病毒(CMV)渐增多;丙肝病毒(HCV)不但可引起急性VMC,亦可引起慢性VMC。除以上病毒外,还有猪的细小病毒等等某些无致病作用病毒基因突变均引起VMC。 第10页/共81页
11病因Etiology近十几年来国外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DIS)病人不断的增加,已从这些病人心肌中发现免疫缺陷病毒—1(HIV-1)RNA。(但在小儿却无此发现),进一步研究指出,HIV-1并不感染胎儿的心肌。第11页/共81页
12病因Etiology美国心脏病学会发表的一项公报称:近10年来发现数种腺病毒均可引起儿童左心室功能障碍。因此建议:儿科医生遇有流感样症状后的患儿,有明显乏力或气短,应注意腺病毒引起VMC的可能。国内资料亦有腺病毒引起儿童VMC的报道。第12页/共81页
13病因Etiology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第13页/共81页
14腮腺炎第14页/共81页
15麻疹第15页/共81页
16水痘第16页/共81页
17手足口病第17页/共81页
18发病机制病毒直接侵害心肌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第18页/共81页
19发病机制——病毒直接侵害心肌病毒心肌细胞的相关受体心肌细胞(复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溶解第19页/共81页
20发病机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病毒抗心肌抗体、白细胞介素-I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等细胞黏附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CD8+)心肌组织第20页/共81页
21 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间质水肿 心肌细胞溶解、变性、细胞侵润 重者:间质增生、瘢痕形成心肌炎侵害顺序: 左室后壁、室间隔→右心→双房心肌病理改变第21页/共81页
22心肌病理改变第22页/共81页
23心肌病理改变第23页/共81页
24症状特点 1 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和急性或慢性过程 2 预后大多良好 3 部分病人起病隐匿,有乏力、活动受限、心悸、胸痛症状 4 少数重症病人可发生心力衰竭并发严重心律紊乱、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甚至猝死(sudden death) 5 少部分病人呈慢性进程,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表现第24页/共81页
25多有轻重不等的前驱症状: 发热、周身不适、咽痛、肌痛、腹泻及皮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