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第1页/共77页
2023/5/152第二节 伤 寒 伤寒(typhoid fever)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变主要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尤以回肠淋巴组织的改变最为明显。临床症状有高热、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痊愈后患者可获得对本病的持久性免疫。第2页/共77页
2023/5/153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原体 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革兰染色阴性。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就是测定O和H抗体的效价来辅助诊断。 传染源 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粪——口传染。 第3页/共77页
2023/5/154二、致病机理 伤寒杆菌侵入人体后,如菌量多,未被胃液杀死,则到达小肠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并沿淋巴管扩散到肠系膜淋巴结,在淋巴组织中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繁殖。同时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液造成菌血症和毒血症,从而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和脏器发生病理变化。 三、病理变化基本病变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炎症。第4页/共77页
2023/5/155伤寒肉芽肿模式图第5页/共77页
2023/5/156第6页/共77页
2023/5/157第7页/共77页
2023/5/158第8页/共77页
2023/5/159(一)肠道病变 以回肠下段之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的改变最明显。病变可分为四期,每期约1周。髓样肿胀期 在患病的第1周,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增生肿胀,凸出粘膜表面,呈灰白色,质软,外形呈脑回状。镜下见上述淋巴组织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胞浆丰富,染色较浅,核圆,常偏在一侧。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胞浆内吞噬有红细胞、淋巴细胞、细胞碎屑及伤寒杆菌等,称为伤寒细胞。这些细胞常聚集成堆,形成伤寒性肉芽肿,为伤寒病变特点之一。 第9页/共77页
2023/5/1510伤寒髓样肿胀期图中可见肿胀的集合淋巴小结及孤立淋巴小结第10页/共77页
2023/5/1511第11页/共77页
2023/5/1512第12页/共77页
2023/5/1513坏死期 第2周,髓样肿胀的淋巴结和覆盖在其表面的肠粘膜发生坏死,呈灰污色。坏死部分凹陷,其周围的淋巴组织略高凸,故呈脐状。镜下见坏死组织呈一片染成红色无结构的物质。 溃疡形成期 第3周,坏死组织逐渐脱落形成溃疡。典型的伤寒溃疡为椭圆形或小圆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互相平行。溃疡一般深及粘膜下层,严重者可达浆膜,甚至引起穿孔。 第13页/共77页
2023/5/1514第14页/共77页
2023/5/1515第15页/共77页
2023/5/1516伤寒溃疡期图中可见三个椭圆形溃疡,边缘稍隆起,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第16页/共77页
2023/5/1517溃疡愈合期 第4周,溃疡底部的坏死物完全脱落,并从底部长出肉芽组织,逐渐将溃疡填平,表面的粘膜再生而使溃疡完全愈合。 (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肠系膜淋巴结 回肠下段的淋巴结显著肿大、充血、质软。镜下可见淋巴窦扩张,充满巨噬细胞,并有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第17页/共77页
2023/5/1518脾脏 肿大3倍~4倍,包膜紧张。切面呈暗红色,质甚软,脾小结结构不清。镜下见巨噬细胞弥漫增生,并可有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肝脏 肿大,肝细胞呈混浊肿胀或脂肪变,肝窦内充满巨噬细胞,可有伤寒肉芽肿和灶状坏死形成。 骨髓 亦有伤寒性肉芽肿及灶性坏死。血液中粒细胞减少,可能是骨髓中巨噬细胞的挤压作用及受细菌毒素的抑制所致。 第18页/共77页
2023/5/1519(三)其他器官的病理变化心肌和肾脏 都可发生细胞肿胀。由于细菌毒素对心肌的影响或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引起重脉、缓脉。 皮肤和肌肉 表皮下毛细血管内的细菌栓塞可形成玫瑰疹。腹直肌及大腿内收肌可发生凝固性坏死,临床上可出现肌痛及皮肤感觉过敏。 第19页/共77页
2023/5/1520★胆囊 伤寒杆菌由血道侵入胆囊,即在胆汁中繁殖,并不断排入肠中。伤寒病人在临床上虽已痊愈,但细菌在胆道中尚可继续生存,故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带菌者,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四、并发症1、肠出血和肠穿孔溃疡较深,血管遭受破坏,可引起出血,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当溃疡穿过肌层,则容易发生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第20页/共77页
2023/5/15212、支气管肺炎 以小儿多见,常因抵抗力下降,继发肺炎球菌或其他呼吸道细菌感染所致。 五、结局 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伤寒一般经过4周~5周就可痊愈,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自从使用抗生素治疗伤寒以后,病程显著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