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夯实基础惠民生 争创发展新业绩
磨市镇“三万”活动工作总结
自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启动以来,我镇 “三万”工作迅速启动,科学部署,有效落实,现将具体情 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磨市镇地处长阳县城东南,东邻宜都,西接本县大堰, 南连宜都五眼泉、聂家河,北与本县龙舟坪接壤。镇域面积
226.5 平方公里。辖 12 个村,农村人口 8346 户,27986 人, 劳动力 18456 人。耕地面积 30375 亩,其中旱地 21784 亩, 水田 8591 亩,另有山林 22 万亩,库区水面 5 万余亩。
二、工作进展
自新一轮“三万”活动开展以来,驻我镇的 12 个工作组在第一时间下到村级,坚持驻村开展活动。撰写工作日记 12 篇,积极走访农户 5097 户,慰问困难群众 243 人,发放
慰问金 48500 元。
截止 2012 年 3 月 8 日,我镇已完成疏洗沟渠 3 条,总长 450 米,疏挖堰塘 43 口,完成土方 2580 方,新建抗旱水池 26 口。整个工程总投资 224.40 万元,其中三万工作组帮
扶 27.00 万元,农村“一事一议”筹资 159.38 万元,社会捐赠 2.02 万元,捆绑农业项目资金 36 万元,没有出现资金缺口。
三、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宣传发动,全力推进
镇委、镇政府坚持把开展“三万”活动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三名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宣传材料、技术指导、检查督办等三个工作专班,工作任务明确到组,明确到人, 保障了“三万”活动的顺利开展。全镇制作条幅 10 幅,张贴宣传标语 60 条,加大了宣传力度。明确了 49 名镇级干部包村联片责任,形成了党政班子齐上阵,干部群众齐参与的责任机制。村组是具体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管护主体,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同时要求镇驻村干部到村开展工作,工作情况一周一汇报,半月一总结,检查督办组定期下村督办, 及时掌握各村进展情况,做到了“三个到位”,即人员安排到位,资金筹措到位,项目落实到位。在全镇上下形成统一的共识,为“三万”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
镇领导多次深入第一线,实地调研挖塘堰、疏沟渠等工
作。各工作组吃住在联系村,深入农户了解情况,促进“三 万”活动深入开展。村民挖堰塘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去冬 今春以来,村民挖堰塘活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二)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本次“三万”活动的重点是整治农村水利工程,即整治 维修塘堰、兴建抗旱水池、疏挖沟渠。磨市镇党委、政府突 出工作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推进“三万”活动工程建设。
1、结合实际、科学规划 。镇“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对
全镇水利工程现状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后,结合实际制定磨市镇制定了《磨市镇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工作方案》。 各村结合全镇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在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需要,制定本村的活动实施方案。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镇委、镇政府同各驻村
工作组、各村一起,群策群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一 事一议”政策,把造福村组百姓的这项水利工程作为“一事 一议”项目上报实施。验收通过后,可获得“一事一议”的 奖补资金 159.38 万元。以“三万”活动为载体,深化民企联村,宣传号召民企以资金帮扶、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参与 到活动中来,有三家企业帮扶资金物资计 2.02 万元,帮助解决了物资短缺问题。同时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 的原则,组织受益农户出工出劳 4450 个,解决整修堰塘的
资金问题。乌钵池村 4 组 65 岁的村民毛文云,主动借来水
泵将堰塘的积水抽干,然后每天战斗在工地;杨万军、肖发 坤等村民,放下手中 120 元一天的打工活儿,积极投入到挖堰塘的活动中,一干就是十多天。据统计,村民参与挖堰塘 活动近百人次,义务投工 500 多个,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为“三万”工作注入强大的活力。
3、创新举措、强化质量 。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
期间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堰塘整治与配套渠系清理疏挖、 田间管理相结合。峰山、玉宝、花桥等三个村兴修了三条水渠 450 米,与堰塘整治进行配套。二是堰塘整治与产业发展
相结合。柳津滩、乌钵池、多宝寺等村,在柑桔、茶叶、油茶等产业示范园整治堰塘,解决了相关产业抗旱用水问题。三是抗旱水池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农田灌溉相结合。花桥、 玉宝、黄荆庄、乌钵池、救师口、多宝寺等村兴建了 26 个
抗旱水池,既可抗旱保农田灌溉,又可解决 4500 人的饮水
困难。四是堰塘整治与村庄环境整治、绿化结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