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专项(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docxVIP

古诗文阅读专项(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末考试古诗文阅读专项试卷-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的“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多选) A.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B.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表达了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D.表达了对顽皮的农村儿童的惋惜和劝诫。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稚子:__________________。 (2)钲:____________________。 (3)磬: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__________________。 6.给加点的字注音。 7.题目中“弄”字的意思是(???) A.做 B.玩耍 C.炫耀 D.设法取得 8.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儿童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互文 10.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稚子弄冰的过程是:( )—( )—( )—( )—( ) 12.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突出了孩子弄冰时的可爱和天真。 13.“忽作玻璃碎地声”,我仿佛听见了_______________;仿佛看见了孩子们________的表情。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15.《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曲鉴赏 村 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6.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衔落日浸寒漪。( ) A.用嘴含     B.接受      C.相连接 (2)牧童归去横牛背。( ) A.地理上东西向的,与“纵”相对 B.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相对 C.跟物体长的一边垂直的,横坐着 17.“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的情态。 18.诗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下面诗句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        B.短笛无腔信口吹 19.本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______图,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军行 ,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把诗句补充完整。 21.本诗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边塞诗人__________。 22.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_______________。 2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并写写从诗句中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首诗将环境描写和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按提示,回忆课文,填写诗句。 诗言志,词传情。从“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4044076000006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