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会稽山流觞地 温柔富贵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稽流觞地温柔富贵乡 孙巧英 如果说会稽山阴道是骨架和脊梁,若耶曹娥江是血脉和气韵,那么宁绍平 原的河姆渡稻米之乡就是孕育浙东山水生机和活力的灵感源泉。山和水的一曲 和谐弹奏了千百年,流觞哺育的浙东山河,为中国奉献出了一条光芒万丈的文 脉。从魏晋隋唐至近现代,究竟是怎样的江山风流,召唤翩翩才子踏浪而来? 趁着佳期顺着曹娥江畔至河姆渡边,除了探亲访友山水朝圣,更是一次寻幽访 古,对魏晋风度与名人风范的敬拜与追慕之旅。完成一次小小的浙东南三大各 山之一的会稽山一部分的游历心愿。 王书圣如此平静的笔墨线条为什么出自乱世?李白为什么偏爱浙东? “东 山再起”又是何等的胸臆?绍兴老街的周家兄弟更像是神话,在历史较型的关键 时刻,一字一句镌刻着知识分子的傲骨和良心。一草一木,清流山崖是什么顿悟 般地让他们找到了心灵栖息地? 我的乡贤余秋雨先生曾说过,人有两种需求,一个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一个 是文化需求,而生活和文化需求很可能是分裂的。比如汉代以后的数百年乱世 至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人其实是一个个文化传递者,最能代表这一时 期文化特征的,是一群被称为“魏晋名士”的人,他们踌躇满志却在残酷的环 境中为摆脱世俗而放浪形骸纵情自然。而浙东山水对文人墨客们的强大吸引力, 曹娥江流域会稽山浙东唐诗之路之崛起,除了是三次“衣冠南渡”第一次的“永 嘉之乱”。北方士豪纷纷南迁,进入长江以南开始的。当然形成这条诗路,还有 一个非常主要的条件,就是自然环境的贡献。浙东运河东晋时开凿。它将南北 “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与浙东广大地区四通八达的水网连结了起来,若没有 浙东运河之功劳,浙东唐诗之路的辉煌光芒只怕要暗淡大半。所以,交通便捷, 安定富庶,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这得天独厚的浙东自然条件,使北方战乱不 断,人民流离失所的人,寻觅一个山清水秀,清幽安定之地隐居、游历和生活 成为这几个时代挥之不去的梦想。东晋以后众多名士高人如王、谢等世族大家 迁居浙东,在山林间隐居修炼,于是就有“曲水流觞”,诗酒唱和的传奇,王 子献雪夜造访戴安道等韵事。 据说从晋至唐,会稽山水名声远盖过杭州西湖的风头,明代袁宏道诗曰: “钱塘艳若花,山阴苹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而在《全唐诗》中 浙东的“山阴道”“若耶漆”出现的频率比“泰山”还高。唐一代,共有400 多位唐代诗人徜徉其间,不乏中学生们熟悉的李白,杜甫,王维,温庭筠,王 籍,王勃,杜牧等大诗人。中国的读书人;大都知道山阴道、若聊溪是从鲁迅 的文学里。若耶溪,传说中西施采莲的地方,元稹在此地当过官,于是也就有 乃“天下风光数会稽”。 “物溪”“沃洲”“天姥山”当然是整个唐诗之路的点睛之笔。“判溪” 中的“炎字在唐诗中也往往泛指浙东,“炎U溪”已成为唐诗的另一个代名词。 白居易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炎I」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王子猷当年曾 沿着这条今竦洲一新昌一带水路雪夜访戴。流淌于盆地中的物溪为什么拥有如 此声誉?也与浙东特殊的地埋条件有关。物溪是浙东南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三 大名山接近交汇处的盆地水溪,若要游历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三大名山,物溪 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水路集散地和重要一站。当然,浙东山水对文人墨客们的 强大吸引力还在于其宗教上的崇高地位,特殊之处。杜甫:“若耶溪云门寺, 青鞋布袜从此始”。若耶溪畔的云门寺,原是佛坛圣地,一度成为浙东传播佛 教文化的中心。云门寺庙始建于东晋407年,距离现在名声显赫的新昌大佛寺 还要早200年,可谓华夏最悠久的古刹之一。据史书记载:此处是王羲之第七 个儿子王献之的旧宅,曾隐居练字之所,“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帖》真迹 也曾长期保存在云门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驻寺临书三十年,创出“永字 八法”之地。唐太宗派萧翼骗取《兰亭帖》真迹的故事也会发生在此。而以孙 绰,王羲之等为主的十八名士在此地占山结庐,东晋一代名僧,以创“即色空” 学说的支遁等十八高僧将这一带变成了佛国香城、道家重地。云门乃越中必游 之地,按走过浙东唐诗之路的唐代诗人有名有籍的就有四百余人,而到云门必 夜宿于此,如此想来云门乃是当年“天下第一名人客栈!”此地有崇山,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古寺佛道,生命青春,动荡不安年代中的 士族,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了最恰当的结合,那是生活中的一点寄托,生命 色彩中的一抹留白。 从会稽山到天台的群山,晋人笼统称之为“东山”,亦留下了谢妥“东山 再起”的典故。 在李白一生的旅行中,似乎对浙东特别偏爱,年少初山夔门,便写下: “自爱名山入物中”表达爱慕之亲情。当他失意和悲愤的中年,他又来到了 “东山”并留下了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浙东山水,对于这位伟大的诗 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而这个答案,是否便是这条唐诗之路最核心的底色,最难 以言说的魅力?不只是水光山色,应该还

文档评论(0)

187****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3054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