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清代外销瓷中的南京样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试析清代外销瓷中的“南京样式” ? ? 许哲 路昊 瓷器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据考古发现表明,自唐代起,瓷器便作为重要的商品远销海外。明清两朝,景德镇的制瓷业达到了历史巅峰时刻,不但占有国内市场,大量产品也行销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在欧洲,一度被美誉为“白色金子”。明代晚期以来,为迎合外国人审美,众多专属外销的纹样应运而生,其中山水楼阁纹便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流行时间长,且对欧洲本土瓷器影响深远。 一、青岛市博物馆藏清代青花山水楼阁纹瓷器概况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有10件清代青花山水楼阁纹外销瓷器,其中盘一组8件、温盘1件、盖盆1组,现简介如下: 1.青花山水楼阁纹盘(图1) 一组8件。形制、尺寸、纹饰相同。高3.5、口径16、底径10厘米。 1972年经青岛市文物商店拨交入藏。盘敞口,浅腹,弧壁,圈足。盘内以青花为装饰,口沿施一周酱色釉,内壁绘有一周锦地纹,盘心绘有人物,山水,楼阁亭台、树木、渔人泛舟、小桥等。青花色泽浓艳,构图饱满,盘外至底部均施白釉。 2.青花山水楼阁纹温盘(图2) 高4.1、口径23.7、底径13.5厘米。 1958年收购于青岛市图书馆,后入藏。温盘葵口,成八边形,宽缘,内心下凹,腹内中空,可注入热水保温。左侧饰有带孔流,右侧饰柄,是为双鎜耳。通体施白釉青花,青花色泽明艳。宽口沿内、器底各饰一周方格纹带,器内心饰亭台楼阁、远山近水、小桥、树木、渔人小舟、成群飞鸟等。外口沿饰有六组折枝花草纹,一侧耳上以留白形式绘有一朵小菊花。所绘纹饰清新秀丽,布局疏密有致。 3.青花山水楼阁纹盖盆(图3) 高8.5、长口径23.5、宽口径18.5、底长13.5、底宽10厘米。 1983年于一位青岛市民处收购,后入藏。盆整体似菱形,分器身、器盖两部分。花口外折,平沿,浅腹,弧壁,平底。通底施白釉青花,青花色泽深沉。器内中心与盖面饰山水亭台、小桥、树木、人物、小舟等,外围一周幾何纹。盖面饰有一钮。器外壁饰有折枝花卉,底部无釉,胎质较为细腻,可见斑斑点点状的火石红。 以上三组山水楼阁纹瓷器,均以亭台楼阁、山水、高大的树木、扁舟渔人、小桥等图案为主题元素。此纹样,曾一度作为“中国风”的代表,风靡18?19世纪的欧洲,欧洲人称此纹饰为“南京样式”(Nankin Pattern)。 二、何为“南京样式” “南京样式”主题元素分明,形式也较为固定,其主题纹样是以楼阁、山水、树木为主的风景图案,边饰或为几何纹,或为幼苗状、蜂巢状纹饰带等,其名称来自于一艘沉船。1752年,荷兰商船“哥德马尔森号”(图4)(Geldermalsen)沉没于印度尼西亚海域附近,1984年,由荷兰商人迈克·哈彻(Michael Hatcher)打捞出水,船上运载大量中国瓷器、杂项及黄金。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记载,此船装载的黄金共有147件,迈克·哈彻打捞到了125件。多数是中国的金条和金锭(金元宝),并带有中文标志或印记。从当时的书信记录来看,这些黄金据称大都购买自南京。船上山水楼阁纹样的青花瓷器被欧洲人称为“南京样式”,这些船货史称“南京货物”,因此,该船又被称为“南京货船”或“南京号”。 沉船上的瓷器以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为大宗,另有少量紫砂器、釉上彩瓷及福建瓷器。在南京城的历史上,不曾生产过瓷器,后经考证,“哥德马尔森号”的始发港为中国广州,而并非南京。船上瓷器为何被冠以“南京”之名?其实,这与当时南京的历史地位是分不开的。明清之际,南京是中国的第二大城市,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京曾是明清两代重要的造船地,拥有众多闻名国内的造船厂,如曾修造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厂、专志中记载的龙江船厂等;南京也是国内重要的纺织中心,清代的江宁织造府曾是为皇室贵族供应丝织用品的“皇商”。在世界上,南京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某些方面,其发达程度远超欧洲城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其《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到:“南京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或许很少有其他城市可以与它匹敌或胜过它。它真的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欧洲简直没有能超过这些的类似建筑。在某些方面,它超过我们的欧洲城市。”基于以上几点,一方面,欧洲人眼中的“南京”代表了高品质、高质量,是品味的代名词,一度被疯狂追捧,将来自中国高品质的货物均冠以“南京”名号;另一方面,由于当时认识的不足,欧洲人误以为质地精良、纹样精美的瓷器是由南京出口,远销欧洲的。所以,便有了“南京样式”这一称呼。 三、“南京样式”的来源 18世纪的欧洲,“中国风”盛行,尤其是在英国,城市中兴建大量带有中国元素的建筑,“在公园里,草坪花圃都用交叉形状的中国篱笆围了起来,小溪流上架着精致的中国拱桥,在橡树和山毛榉树之间冒出了大批的异国情调的小庙”。在瓷器中,“南京样式”虽为典型外销纹样,但其构成元素却取自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