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循环呼吸法——长笛循环呼吸
[提 要]:几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管乐呼吸法中循环换气理论与技法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得这项应用研究逐步上升为音乐高科技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并且出现了“循环换气”的浪潮,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然而,在长笛上使用这项技术的时间并不长,迄今,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这种技法的人为数不多,其他管乐器也不常见。
[关键词]:长笛 音色 气息 循环换气法
聆听长笛音乐会却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演奏者在处理音乐分句、分段、大连线和华彩长句时,经常出现缝隙间隔和不应有的休止,造成分割乐句,影响音乐形象,达不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平添几分粗糙。往往由于频繁换气造成技术动作变形,神经紧张失控。因此,气息短几乎是所有管乐器演奏的一大障碍。每当此时, 专家们必然针对性地提出循环换气技法来。
其实,循环换气技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古埃及和古希腊吹奏奥洛斯(aul os)的笛手,中国古代的唢呐、竹笛以及马来西亚早期Scrunai管的演奏者也都采用这种技法。在欧洲,从巴洛克时期以后,长笛受到亨德尔、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们的格外青睐,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作品,都对呼吸与分句的要求特别严格。捷克长笛家安托宁·马赫(AntoninMach)在本世纪50年代末掌握了此项技法,能够一口气吹完巴赫的《阿列曼德舞曲》;70年代末澳大利亚长笛教师兹德尼克·布鲁德汉斯(ZdenekBruderha ns)能够运用这种技法熟练地演奏《野蜂飞舞》和帕格尼尼的《无穷动》,他能把旋律中几千个音符全都不间断地吹奏下来。布鲁德汉斯认为循环换气技法的发展和有选择的应用“是大有前途的”。顾名思义,“有选择”就是勿滥用。
使用循环换气技法可以获得演奏所需要的补充气息,在具有焦点集中、声音好气息通的前提下,使用这种技法吹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长句可以做到吐连迅速、高低分明、交替明确地发音,使声音干净、集中、明亮、清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颗粒性;吹奏速度较慢的非连音、断音长句可以获得厚实丰满而集中的声音;吹奏时值较短、连续几十小节的断音可以使短断音的发音既清晰分明,又具
有内在连续性。同时,掌握这种技法对于促进辩证思维,克服生理、心理、物理等 方面的紧张是很有好处的。
循环换气原理是双腔隔离转移理论在口腔、鼻腔进行气息隔离转移的应用。双腔隔离转移理论借鉴于物理学,它和潜水艇双舱隔离转移理论一脉相承,异曲同工。科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两个或多个空间隔离转移实验,确立双舱隔离转移理论,并且结合水银汞柱加减压试验后应用于潜水艇制造,能够使潜水员在海底顺利出入而舱内却滴水不进。循环换气的理论根据就在于此。在吸气的瞬间,经过口腔、鼻腔的隔离转移,将一小部分气息转向口中维持演奏,并连接好下一次呼气, 使口腔始终有气向外吹,进行不间断地演奏。不过口腔、鼻腔虽小,进行气息的隔离转移却要比进行潜水员的隔离转移复杂得多、困难得多。
长笛艺术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声音美。要获得美的声音,必须充分运用良好的发音手段。其中以气息与口型的配合为主,以运指为辅。在气息与口型相互配合时,气息则又起到至关重要的声音支撑和延时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气息是不可能发声的,气息获得要靠演奏者主动呼吸。 我们说胸式、腹式和联合式呼吸法是长笛气息来源的主要方面,但不能片面地认为是唯一的方面,由于发声的多变性、呼吸动作的多变性,除使用以上三种呼吸法获得气息外,还需要调动口腔、鼻腔的空间和功能动作进行浅表交替和气息连接加以补充,循环换气技法就是这种补充气息的最好办法。浅表交替是指口腔、鼻腔之间进行隔离转移的瞬间交替;气息连接是指口中余气与吸入气息呼出口腔的瞬间连接。浅表交替和气息连接是双腔隔离转移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准同步进行的两种运动形式。两者之间始终处在辩证统一之中,它们彼此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口通食管,由会厌控制口腔通道口;鼻通气管,由软腭控制鼻腔通道口。单就气 息而言,呼吸形态有三种形式,我们任意做几次呼吸小实验便会立即准确地感受 到。第一种形式是鼻腔出入,打开软腭,关闭会厌,气息由鼻腔自由呼吸;第二种形式 是口腔出入,打开会厌,关闭软腭,气息改由口腔自由呼吸;第三种形式是同时出入, 同时打开软腭与会厌,气息由口、鼻同时呼吸。不论使用哪一种形式,呼与吸都只能是先后进行和轮流交叉的两个反向动作,既不能同时进行,也不能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而永远都是吸一口气吹几小节,再吸一口气吹几小节。人不能自身造气,
要演奏就得先从空气中吸气,而且吸气多吹得长,吸气少吹得短,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作曲家总希望长笛演奏能够象小提琴拉长弓一样尽量吹得长,有时甚至三、五十小节没有一处停顿。演奏者只好设法在附点后面、小节线处,甚至不惜以牺牲一、两个音符为代价强行换气。小提琴尚且需要换弓,何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