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黏膜软组织及创伤感染细菌; 80。C30min才被杀死
干燥的脓汁、痰液存活2-3个月
对碱性染料敏感(1/10~1/20万单位龙胆紫)
易产生耐药性:①青霉素类抗生素;
②万古霉素;3、培养特性;4、抗原结构:
重要的主要是葡萄球菌A蛋白(SPA):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
作用:抗吞噬、损伤血小板、超敏反应等。
SPA + IgG Fc 巨噬细胞不能结合;参与协同凝集反应
此试验简易、快速,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测。
SPA + IgG Fc
IgG Fab+抗原 凝集块
;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血浆凝固酶:
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标志。
;2、葡萄球菌α溶血素:血平板——溶血环
3、杀白细胞素
4、肠毒素:刺激呕吐中枢
;5、表皮剥脱毒素:裂解棘状颗粒层(细胞间桥小体)
6、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TSST-1):发热、休克、脱屑性皮疹,多器官功能紊乱。; 致病物质总结:;(二)所致疾病;尿路感染:大多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中金葡菌引起占首位。
;2、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抗生素——菌群失调性肠炎。
假膜:炎性渗出物、坏死肠粘膜、细菌。
症状:顽固性腹泻;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皮肤弥漫性红斑、水疱、脱落,无化脓性炎症表现。
毒性休克综合症
;(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头部脓肿性毛囊周围炎;疖: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 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毛囊炎;须疮;脓疱疮;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炎综合征;第25页/共77页;;;1、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
A.杀白细胞素
B.溶血毒素
C.肠毒素
D.血浆凝固酶
E.红疹毒素 ;2、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因其有抗原性
C.是一种毒素
D.能破坏吞噬细胞
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3、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是
A.回归热螺旋体
B.衣原体
C.产气荚膜梭菌
D.肺炎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G+大杆菌,有鞭毛,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的顶端、呈鼓槌状。
; (二)致病性:
1、致病条件——厌氧伤口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2、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
3、所致疾病:破伤风病
;第34页/共77页;第35页/共77页;破伤风杆菌→伤口局部生长,繁殖,产生
破伤风痉挛毒素
↓
脑干、脊髓前角、与神经节苷酯结合
↓
封闭抑制性突触、阻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Renshaw细胞释放抑制性介质
↓
骨骼肌兴奋性增强
↓
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窒息死亡;;角弓反张;典型的症状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其它;第40页/共77页;免疫性;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防治原则;紧急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1500—3000u im AST( )
特异性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及抗生素。
;二、产 气 荚 膜 梭 菌(C.perfringens)-----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生物学性状;(一)形态学特点—早期诊断价值
深部创口渗液涂片染色,镜下特点
1、两端钝圆及有荚膜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2、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典型
3、并伴有其它杂菌; (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确诊价值
本菌的特点:
1、“汹涌发酵现象” 2、双层溶血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据通信技术 子网掩码、子网划分、网关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ppt VIP
- 柑橘新品种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共字).doc VIP
-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范式实施策略.docx
- 美甲店的前景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及班主任手册.doc VIP
- T_CFIAS 3040—2025(混合型饲料添加剂25-羟基胆钙化醇(25-羟基维生素D3)).pdf
- 医疗器械(耗材)项目投标服务实施方案(技术方案).pdf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24).docx VIP
- 西门子保护说明书7SJ686用户手册.pdf VIP
- 5.1.3.1生物圈(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