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向日葵菌核病.docVIP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向日葵菌核病.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日葵菌核病 Sunflower Sclerotinia Rot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一种世界性普遍发生的病害。我国的东北,内蒙和西北等地危害十分严重。如黑龙江省在1987年一般地块发病率在30%~60%,严重地块在90%以上;同年吉林省发病严重的地块发病率达55%以上,1989年在内蒙的翁牛特旗的发病率最高达67.8%,个别地块甚至绝产。至此,向日葵的播种面积锐减2/3,有的地区因此病而停种向日葵。向日葵感染菌核病菌后,产量降低46%以上,皮壳率增加,籽仁蛋白质及含油率下降,油质有苦味,发病后籽实失去了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症状 整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病,病菌可侵染各个部分,形成根腐、茎腐、叶腐、花腐等各种类型的症状。我国危害较重的是花腐和根腐。 根腐型从苗期一直到收获期都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后发病,是由菌核产生的菌丝侵染植株的根部及根茎,逐渐蔓延到茎基部、茎上。病斑褐色,半椭圆形,产生深褐色同心轮纹,湿度大时在病斑边缘产生白色菌丝,后形成菌核。病斑多纵向向上扩展,造成植株萎蔫,茎杆表皮露出纤维,茎内部产生白色菌丝及黑色菌核,遇风易倒伏。干燥后茎基部收缩,细缢,植株死亡。种子带菌也可产生根腐型症状。 花腐型症状是由子囊孢子侵染所致,在开花后多在花盘背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逐渐扩大到部分或全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菌丝可从花盘的背面侵入,扩展到花盘的正面,菌丝密生于籽粒之间,形成“井”形黑色菌核网覆盖花盘,后期组织腐烂,花盘落地或籽粒落地,花托仅存丝状维管束。花盘内蔓延的菌丝直接危害籽实。被害的籽实皮壳变白,易破碎,侵入到种子内部的菌丝使种仁变褐,在其中形成菌核。 此外,在茎杆的中部形成茎腐,绕茎呈现大的溃疡斑,最后造成植株的倒伏或死亡。 病原 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菌核黑色,形状、大小因部位而异。子囊盘肉褐色,碟状,直径达2~6mm。一个菌核最多可形成75个子囊盘,一般4~5个。子囊棍棒状,无色,侧丝丝状,无色。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菌核形成后,只要条件适宜1个月左右即可萌发,产生子囊盘的适宜温度是10℃左右,pH4~6为宜。子囊盘形成需要一定的光照。据报道,蓝、橙光和乌光只能形成子囊盘原体,只有在自然光或红、黄、绿光下,同时还需要有230lx以上的光强和8h以上的光照才可形成。子囊孢子在20℃,有水滴和相对湿度100%时发芽最好。 病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危害向日葵外,还可危害大豆、黄瓜、甘蓝、茄子、番茄、胡萝卜、油菜等64科360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 此病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及种子间越冬,种子内的菌丝及菌核也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之一。种子带菌率在3%~13%之间,菌核常混杂于种子间,果皮、种皮、子叶和胚均可带菌。播种后重者幼苗死亡,轻者病菌可侵染幼苗根部或根茎部,而形成根腐型症状。土壤中的菌核以0~10cm居多,土表至3cm的菌核可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弹射出来,侵入茎、叶或花盘便产生茎腐、叶腐及花腐。子囊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到花盘,可直接或从伤口侵入。菌核萌发的菌丝可直接或从伤口侵染根或根茎。菌核在土中的位置、数量及离根部的远近直接影响发病的程度。此外,向日葵的感病期与子囊孢子的弹射期是否吻合及吻合时间的长短也影响其发病程度。病菌侵入后分泌草酸、果胶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使组织腐烂。条件适宜,蔓延到整个花盘约需10~20d。有人认为菌核在土壤中存活5年以上,甚至10年时仍有存活能力,但也有试验表明仅存活3年。 目前在向日葵品种及野生资源中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发病程度有差异。国外报道,在1500个品种中,抗菌核的仅有Odesskii19。国内对233个品种和原始材料测定发现,只有3份原始材料抗病,既矮113、苏29和CM90RR。根腐型和花腐型的抗性由4个主效基因控制,如具3个主效基因就表现高度耐病。国内外先后育成一批抗(耐)病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但多数国家尚未普及推广。此外,连作年限长,地势低洼,播种密度较大,开花期降水较多时发病较重。 病害控制 1.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避免与大豆、烟草、油菜等作物进行轮作。 2.种植抗(耐)病品种 种植适合当地的抗,耐病品种。如龙葵1号,RO-924,辽葵2号,苏29等。 3.清除病残体及深翻地 秋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和落地花盘籽粒,集中深埋或烧掉。结合秋翻地把地表菌核翻到地下,深翻地要超过7cm,可减轻发病程度。 4.种子处理 从无病的花盘收集种子,经筛选,除去夹在种子中间的菌核;使用50%速克灵按种子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