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JI CHENG DIAN LU ZHI ZAO JI SHU ——原理与工艺主讲/田丽王蔚
热氧化第3章 热氧化JI CHENG DIAN LU ZHI ZAO JI SHU
3.1 二氧化硅薄膜概述3.2 硅的热氧化3.3 初始氧化阶段及薄氧化层制备3.4 热氧化过程中杂质再分布3.5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3.6 热氧化技术及其工艺展望目 录CONTENTS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氧化层厚度测量比色法、干涉条纹法;椭偏法、台阶仪。 热氧化在硅表面生长氧化层的质量及性能指标应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在氧化后进行检测。成膜质量检测表面缺陷,结构缺陷,氧化层中的电荷,热应力。椭偏仪台阶仪
1氧化层厚度测量 比色法 在可见光波段氧化层透明,而硅为灰色,硅片表面反射的光和穿透氧化层在硅界面反射光相互干涉,又因氧化层厚度不同,光程就不同,某一波长的光干涉增强,这就使得硅片呈现不同的色彩。颜色氧 化 层 厚 度 (埃)第 一 周 期第 二 周 期第 三 周 期第 四 周 期灰 色100???黄 褐 色300棕 色500蓝 色800紫 色1000275046506500深 蓝 色1500300049006800绿 色1850330052007200黄 色2100370056007500橙 色225040006000?红 色250043506250?在白光直视下氧化层厚度与干涉色彩的关系比色样片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
1氧化层厚度测量 干涉条纹法n -- 二氧化硅的折射率 斜面X -- 干条纹的条数 X=3, n=1.5, λ=530nm d=530nm?从一个亮条到相邻的亮条就是一个干涉条纹。而从暗条到相邻亮条则是0.5个干涉条纹。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
2氧化层成膜质量的测量1.表面缺陷表面镜检:有无斑点,裂纹,白雾,发花和针孔等毛病。产生原因:硅片表面抛光不够好、有严重的位错或表面有沾污。针孔密度测量: 化学腐蚀法; 电解镀铜法等。通孔盲孔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
2氧化层成膜质量的测量2.结构缺陷主要是氧化诱生层错(Oxidation Induced Stacking Faults, CSF):界面未氧化的硅进入硅体内的填隙位置,结团形成堆垛层错。检测方法:用稀HF泡掉氧化层,然后用Sirtl等腐蚀液腐蚀硅,再用显微镜进行检测。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
2氧化层成膜质量的测量 氧化层中的电荷 可动离子电荷:Na+-、K+、H+等荷正电的碱金属离子。氧化层固定电荷:位于氧化层距硅界面3nm范围内,荷正电的氧空位。界面陷阱电荷:能量处于硅禁带中,可与价带或导带交换电荷的陷阱能级或电荷状态。氧化层陷阱电荷:由氧化层内的杂质或不饱和键俘获电子或空穴所引起。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
氧化层中的电荷通过MOS结构高频C-V特性测量及偏温实验,可得氧化层电荷面密度和可动电荷面密度。测量方法:避免或降低电荷面密度的方法:加强工艺卫生;采用超高纯度的水、气体与试剂等;采用掺氯干氧氧化工艺;热氧化后在高温惰性气体中进行退火。P-SiSiO2AlMOS结构+ + + + +- - - - -反型层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
热应力SiO2与Si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Si:2.6×10-6 K-1,SiO2:5×10-7 K-1 在结束热氧化,退出高温过程后,两者界面会产生很大的热应力。热氧化时,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要使硅片受热均匀,同时,升温和降温速率不能太大。 氧化层受压应力,严重时,氧化层会产生皲裂,硅片发生弯曲,并在界面产生缺陷。 氧化层的质量及检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2.2.3气相外延的掺杂部分.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2.2.4气相外延的设备部分.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2.3分子束外延.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2.4其它外延.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2.5外延层缺陷及检测.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3.1热氧化的概念.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3.2硅的热氧化的工艺部分.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3.2.2硅的热氧化_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_王蔚.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3.3初始氧化阶段及薄氧化层制备_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_王蔚.pptx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第3版)课件 3.4热氧化过程中杂质再分布_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_王蔚.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