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激活剂(activator) 能够提高酶活性的物质。 大多数是无机离子,包括金属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 ? 小分子有机物(还原剂、螯合剂) ? 蛋白酶(激活酶原) 目前三十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六、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的抑制剂(inhibitor) 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区别于酶的变性 抑制剂对酶有一定选择性,而变性的因素对酶没有选择性 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抑制作用的类型 不可逆性抑制 (irreversible inhibition) 可逆性抑制 (reversible inhibition): 竞争性抑制 (competitive inhibition) 非竞争性抑制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反竞争性抑制 (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用的鉴别 不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 无抑制剂 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一) 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 概念 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予以除去。 * 举例 有机磷化合物 ?? 羟基酶 胆碱酯酶 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的羟基酶 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大多数属于高毒性及中等毒性。有很多种,如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乐果、敌敌畏等 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有机磷化合物对羟基酶的抑制 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二) 可逆性抑制作用 * 概念 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抑制剂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除去。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 类型 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1. 竞争性抑制作用 定义 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 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Vmax= K3 [E]T 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YOUR SITE HERE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 *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2009.7.29 * 目前一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酶促反应动力学 研究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影响因素包括有 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 抑制剂、激活剂等。 目前二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四、 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六、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目前三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单底物、单产物反应 酶促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反应速度取其初速度,即底物的消耗量很小(一般在5﹪以内)时的反应速度 研究前提 S P 目前四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矩形双曲线 目前五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底物浓度/[S] 反应速度(v) V 与S呈线性(一级)关系 V 与S无关系 V =K1S1,K1速率常数 V =K2S0,K2速率常数 目前六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目前七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一)米-曼氏方程式 中间产物学说 E + S k1 k2 k3 ES E + P 1902年,Brown和Henor发现了这一特殊的动力学规律,并提出了酶与底物存在一中间络合物的假设。 目前八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Michaelis equation)。 V Vmax[S] Km + [S] = 目前九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米-曼氏方程式推导基于两个假设: ①反应刚刚开始,产物的生成量极少,逆反应可不予考虑。 ②[S]超过[E],[S]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E + S k1 k2 k3 ES E + P 反应过程中,反应中间产物[ES]存在稳态 酶促反应速度的饱和现象,酶的最大反应速度 Vm= K3 [E]Total 目前十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五点 米氏方程推导如下 v= K3[ES] (1)式 E + S K1 K2 v1=v+v2 即 K1[S][E] = K2[ES] + K3[ES] [ES] = [E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00分)中国石油大学2022秋《红楼梦研究第二阶段在线作业.doc VIP
- 第7节货场平面布置及配置图.PDF VIP
- 8.1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pptx VIP
- 海浦蒙特MTCC-V2A经典系列别墅电梯控制柜用户手册-中-V1.0.pdf VIP
- 塔里木油田超深气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研究.pdf
- 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公开招聘(第二批)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总队勤务辅警招聘7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BRCGS 包装材料(第七版)文件清单.xlsx VIP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pdf VIP
- 《探寻非遗漆扇之美》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