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石膏类型及成因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恒泰公司矿井开采范围 硬石膏品位分析报告 安 徽 理 工 大 学恒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二 00 五年六月 10 概况 交通位置 图 1交通位置图含山陶厂石膏矿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境内,行政区隶属于含山县陶家厂镇。该井田北距含山县城 17km,南距合〔肥〕~巢〔湖〕~芜〔湖〕高速大路出口 5km,距合裕大路 10km,含山至芜湖大路途经陶家厂镇,南北综贯矿区中部,淮南铁路途经矿区西侧,铜城闸火车站距本井田 12km,交通格外便利。矿井交通位置见图 图 1 交通位置图 地形地貌 本区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带,地表由浅丘和谷给成,地面标高一般在 +10m 左右,矿床地表无大的积水区域,均为可耕地水田,区内村庄较多,人口稠密。 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夏季长,冬季短,四季清楚,春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各风向风频相差不大。最高气温为 40.4℃,最低气温为-13.5℃,年平均气温为 15.6℃,年平均降雨量1035mm,雨量多集中在七月份,无霜期 234 天,本地区地震烈度为 6 度。 地质特征 区域地质 图 2 图 2 区域构造图 〔东段〕位于本区北缘,太湖山背斜〔东段〕位于本区南侧, 两背斜之间为陶家厂向斜,本井田位于陶家厂向斜中段南东翼(见图 2)。 矿井地质概况 地层 矿区地层根本被第四系松散层掩盖,仅在矿区的东部边缘地带有早三叠地层零星出露。本区硬石膏矿层为三叠系中统东马鞍山组。现把矿区含矿地层自下而上表达如下: 下三叠统 为一套开阔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地层厚度大于 470m,各组之间为整合接触。殷坑组〔T1y〕:以浅灰~灰黄~灰色灰岩、泥质灰岩为主,下部间夹浅灰~灰 黄色泥质灰岩及钙质页岩,底部有一厚10~15m 的钙质页岩夹泥质灰岩的标志层。 产克氏蛤 Cleraia clarai,佛莱明菊石 Flemingites sp,全组厚 91.44~148.44m。 和龙山组〔T1h〕:为灰~青灰色灰岩,薄~中厚层状。夹砾状灰岩具缝合线构 造,间夹少量泥质灰岩或钙质页岩。产环蛇菊石 Gyrophiceras sp,海浪蛤Tosidonea sp,全组厚约 130m。 南陵湖组〔T1n〕:灰~浅灰色、厚~中厚层状灰岩,局部为厚层状灰岩,底部夹数层瘤状灰岩。产阿比克多脑菊石Danubites ambira Diener,西伯利亚菊石 sibirites sp,全组厚大于 200m。 中三叠统 沉积范围较前期渐渐缩小,海水渐渐退出,在适宜地段形成了石膏矿,本区发育的东马鞍山组,掌握厚度>870m。全组厚大于 627m,整合于南陵湖组之上。东马鞍山组〔T2d〕:属本区含矿地层,主要岩石类型有白云质灰岩、硅质灰 岩、灰岩、水化石膏和硬石膏。依据岩性组合及含矿性,本组可分上、中、下三 个岩性段。 下部白云质灰岩段:以灰白色~浅灰~肉红色白云质灰岩为主。该段中上部为灰~深灰色灰岩、硅质灰岩。微晶~细晶构造,岩性坚硬而脆。薄~中厚层状,水平~缓波状层理。局部节理发育,被方解石或硬石膏脉状充填。缝合线构造较为发育,含瓣鳃类 Myophoria sp,腹足类 cheilotomona sp。该层段在本区掌握不全, 据邻区资料,该层段厚度大于 157m,与下伏南陵湖地层整合接触。 中段〔硬石膏矿层〕:主要矿石类型为硬石膏,浅灰~灰白色为主,局部深灰色。下部有 0~数层灰岩或硅质灰岩夹石。夹石透镜状。中部硬石膏质较纯,夹有半透亮状硬石膏,局部夹少量透镜状灰岩夹石。上部以硬石膏为主,含同生砾较多,常呈花斑硬石膏。砾石成份以硬石膏为主,含少量硅质或灰质杂质。砾径0.5~20cm,一般以 0.5~5cm 居多。夹少量硅质灰岩或灰岩透镜体。顶部有薄层状水化硬石膏及淋滤带石膏。该段沉积厚度大,掌握厚度两极值 384.87~715.04m, 平均厚 518.85m。 上段〔岩溶灰岩段〕:该层段为矿体的直接顶板,下部为灰~灰黄色岩溶灰岩, 细~中晶构造。中层状,水平~缓波状层理。裂隙及溶洞发育,似蜂窝状。近底部岩溶更发育,钻孔中见有 10~40cm 的溶洞,风井检查孔见有 0.8~1m 的溶洞。中上部岩溶现象也较明显,溶洞呈蜂窝状,溶洞一般 0.5~2cm 居多且连通性较好, 局部夹水化石膏。顶部以灰~灰黄色灰岩为主,裂隙及溶洞较发育,常充填紫红色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及水化石膏。该层段岩性特征明显,孔隙率约占 10~40%, 岩溶发育,富含水,是良好的标志层。掌握厚度两极值 0~150.84m,平均厚 78.92m。 2白垩系上统〔K 〕 2 为一套红色内陆碎屑沉积,以角度不整合掩盖在二叠系、三叠系及其它更老的地层之上。底部有 0~2m 的古风化壳,岩性为红~紫红色间夹灰绿色砂砾岩。下部为杂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6****1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注册安全工程师持证人

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房建及风电等相关领域安全管理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8日上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