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分论—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课件).pptx

流行病学分论—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十八 章 感染性腹泻第一节 病原学目录第二节 疾病流行过程和特征第三节 防治策略与措施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1.感染性腹泻的流行过程 2.感染性腹泻的防治策略与措施了解掌握熟悉 1. 主要病原体及其特征 2.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 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 病 原 学细菌最早、最大、最常见的一个家族病毒伴随电镜技术发展而被发现和重视寄生虫主要是原虫,如溶组织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一、病原体的种类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二、主要病原体(一)霍乱弧菌O1 群和O139群是霍乱的病原菌,其他血清群(非O1群)为一般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O1 群菌株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种生物型均可分为稻叶型、小川型和彦岛型三个血清型。我国,O1 群霍乱弧菌可区分为32个噬菌体型和12个(a~l)生物型;其中 1?5噬菌体型,且为a~f生物型的菌株称为流行株,按霍乱病原菌对待;其他为非流行株,按一般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对待。二、主要病原体(二)志贺菌志贺菌属细菌,也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有O和K两种抗原,根据O抗原可分为4个群47 个血清型 A群:痢疾志贺菌,含12个血清型; B群:福氏志贺菌,有16个血清型(亚型); C群:鲍氏志贺菌,有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志贺菌,有1个血清型。二、主要病原体(三)沙门菌沙门菌属细菌,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阴性杆菌; 具有诊断意义的抗原有O、H、K三类; 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引起伤寒和副伤寒,为全身系统性疾病,其他沙门菌一般常会引起感染性腹泻,其中鼠伤寒沙门菌最常见。二、主要病原体(四)埃希菌埃希菌属包括7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称大肠杆菌,作为埃希菌属的模式种最为重要。 大肠杆菌主要有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荚膜抗原(K)。 大肠杆菌血清分型是按O : K:H排列,如O111 : K58 :H2常见的致泻大肠杆菌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集聚性大肠杆菌。二、主要病原体(五)弯曲菌弯曲菌属是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动物界1977年被证实能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主要包括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主要引起婴幼儿急性肠炎,可造成暴发、流行或集体食物中毒。在国内许多地区的感染率仅次于志贺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二、主要病原体(六)轮状病菌人类轮状病毒(HRV )为呼肠病毒科一个新的属。可分为7个组(A?G),其中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A组轮状病毒,也称婴儿腹泻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也称成人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仅有个别报道。疾病流行过程和特征病人1腹泻病人亚临床病人(一)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健康携带者32受感染的动物患病受感染的动物一、流行过程经水传播 易造成暴发或大流行经食物传播 是重要传播途径经间接接触传播 被污染的手是传播的重要因素经苍蝇等媒介生物传播 一般也是散发一、流行过程(二)传播途径(粪-口-粪)普遍易感,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免疫力持续时间不同,几个月到数年病原体毒力、菌量、机体状态等与发病易感性有一定关系对于某种特定的感染性腹泻地方性疫区而言,人群的易感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有所下降。一、流行过程(三)易感人群二、流行特征(一)地区分布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全球每年发生17亿腹泻病例。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流行更为严重。发展中国家常为水型和食物型暴发或流行,而发达国家以食物型暴发和旅游者散发多见。感染性腹泻在我国的危害迄今依然比较严重。但每年报告的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变化不大,长期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第三或第四位。二、流行特征(二)时间分布感染性腹泻全年都可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细菌性腹泻的发病高峰一般在夏秋季节, 如霍乱、细菌性痢疾、沙门菌肠炎等;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二、流行特征(三)人群分布感染性腹泻以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所下降。腹泻病原体不同,其高发年龄也有明显差异。(四)流行形式感染性腹泻可以呈现为散发、暴发或流行,甚至大流行。一般经水和食物传播的感染性腹泻以暴发和流行为主。二、流行特征(五)流行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等。社会因素:如饮生水、食品卫生差等。病原体特征: 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等常常表现为暴发或流行,而其他细菌性肠炎或寄生虫肠炎常表现为散发或局部流行。防治策略与措施一、预防策略全球腹泻病控制(CDD)规划以落实感染性腹泻家庭治疗三原则为基础,降低感染性腹泻死亡率;以普及7项预防措施为基础,如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喝开水及使用清洁水、洗手、使用厕所和正确处理粪便等,降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一、预防策略WHO倡导的关键预防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