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 7 篇
古代礼乐制度 篇一
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标准。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表达, 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 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西周乐的定义在西周,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征、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磐、钟、柷等。
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 “礼”, 是贵族依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进展 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稳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很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进展中,依靠各种礼的进展来加以确立和维护。到春秋后期,就消灭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
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俏”〔“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 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 可忍也,孰不行忍也!”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 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三家之堂”。按礼,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论语·八佾篇》〕。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 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 本也。”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 就是依据这个理论。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 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籍礼是用来监视平民在“籍田”上从事无偿的集 体劳动,以维护称为“籍”的方法的。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 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稳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大搜礼具有 军事检阅和军事演习性质,起着整编军队、检 力和加强统治 的作用。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乡射礼具有以乡为单位的军事训练和军事学习的性质。朝礼在于 敬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聘礼在于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
祭祀天地和祖先在于维护神权和敬重族权。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农田制度的变革,“籍”的方法废除不用,这时籍礼只是统治者用来表示关心农业生产的礼仪。由于军队成分和战斗方式的转变,原来的大搜礼就失去作用。由于地方组织的转变,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的性质也不同了。这时由于中心集权政体的建立,执政者统治的需要,重视的是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荀子》的《礼论篇》着重讲究祭礼和丧礼, 对丧礼讲得特别具体,就是为当时的礼乐制度制造理论依据的。古代礼乐制度 篇二
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有数端。其一,“礼”是人性的根底。
《礼记曲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把“礼”作为区分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所以“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其二,“礼”的重要作用在于标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敬重和谦让;使人区
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作为一
种行为标准,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正义。
其三,“礼”也是一种道德标准,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章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其四,通过知礼、守礼, 到达社会和谐的境地。《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行行也。”既强调了“和为贵”的愿望,又指出“和”不能单纯为和而和,不能是无原则的和,这个原则就是守礼。在彼此遵守社会秩序的状况下到达和谐,才是最美的境地。
礼乐文明中“乐”的要义也有数端。
其一,“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
《礼记乐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 也。”“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也。”指出“乐” 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