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VIP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①知道春秋时期老子、孔子创立的学派及思想主张。 ②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 ③学习古代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的思想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山东济宁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百家争鸣。 环节二:整体感知 1、问题探究:你知道百家争鸣的含义么? 答案提示:百家:虚词,意为数量多,主要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争鸣:各学派为了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展开争论,相互抨击而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2、问题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和政治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经济: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政治: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士阶层崛起。 促进了思想繁荣局面的出现——百家争鸣。 教师指导: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3、问题探究:春秋时期最有名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战国时期思想繁荣,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哪些学派影响最为深远? 答案提示:老子、孔子;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子目录,填充表格内容。 答案提示:道家、自然法则、顺应自然、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老子》。 教师指导: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是春秋时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载,曾任周王朝史官。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完全是自然而然。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本性。因此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因此老子认为无为而治才是政治的最佳状态。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相互转化的,哲学上,我们将这种思想称之为辩证法。 2、问题探究: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老子认为社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基于此原因老子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提示:①统治者过多干预,②“无为而治”③不是。④无为并非放任不管,而是不妄为,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顺应自然,不过多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 教师指导:人民所以饥饿,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因此陷于饥饿。人民所以难治,就是由于统治者强作妄为,因此难以管治。人民所以轻死,就是由于统治者奉养奢厚,因此轻于犯死。为什么难以治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打着“为了百姓”的幌子,有目的、有居心地去作为,实则就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妄为,凭着主观想法去瞎折腾,结果把民心都折腾乱了,所以百姓自然难以管治。因此老子认为,无为而治,是侯王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和方法。如老子所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问题探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印证了老子的哪一哲学思想,对此你有何启示? 答案提示:①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辩证的思想正确看待学习与生活中的得失荣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教师指导: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相关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主要服务:1.内容制作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的分章节题本和相关的练习模拟题和套题;2.整理题本格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