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VIP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①知道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②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认识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制度的变化。 ③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农具和牛耕、诸侯争霸 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季氏在家庙的庭前,举行天子所专享的八佾之舞。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狠心做出来的呢?”季氏为什么敢违犯礼制,犯上作乱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动荡的春秋时期。 环节二: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 周平王,定都洛邑。其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半期,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这一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生产力提高,诸侯开始崛起并竞相称霸,为了图强开始变法改革。通过这种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2问题探究:结合课本目录思考,春秋早期形势图与西周形势图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答案提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发展 教师指导: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私田得以开垦,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代替奴隶土地国有制,分封制逐步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为了争夺人口和土地开始竞相称霸。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自主学习: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阅读教材P29页,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提示:①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 ②手工业:冶铁业、纺织业 ③商业: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思考铁农具有哪些优点,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从早期人类到春秋时期生产工具的变化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①坚硬、耐用、便利、省力。②促进农业深耕细作,有利于开发山林、扩大耕地。③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 教师指导:春秋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器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铲土的铲,除草等使用的锄,平地用的耙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把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核心素养:根据这些史料可以推断出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春秋时期已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逐步推广 4、核心素养: 观察两幅图片思考,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①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壮大,分封制逐步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教师指导: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诸侯视这些土地为私产,势力逐渐增强。加上在井田上耕作的奴隶减少,都去帮诸侯开垦私田,周天子在井田制上所收的赋税减少,导致权威日趋下降,分封制就逐渐瓦解了。由此可见,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1、自主学习:结合视频内容及教材P30,补充表格内容。 答案提示:①分封制;②不再、缩小、不再、不再;③下降、称霸 2、问题探究: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什么政治特点?它使得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 答案提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分封制 教师指导:“随着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以后,周王室开始衰弱,宗法制被破坏,诸侯称霸,群雄争战,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齐、楚、秦、晋,这些大诸侯国在争霸战争中,开始越来越强大.大夫专权,天下大乱.”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1、自主学习: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并结合课本P30内容填充下列表格 答案提示: ①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自身利益展开斗争。 ②名义:尊王攘夷 ③先后称霸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教师指导:“尊王攘夷”这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维护君王的统治,排斥外族的侵略。而春秋时期执行这个尊王攘夷的主人公就是齐国的第一位霸主,齐恒公。周朝,自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边境族群趁机入侵,华夏文明面临空前的危机。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战争而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相关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主要服务:1.内容制作教师招聘笔试教育理论部分的分章节题本和相关的练习模拟题和套题;2.整理题本格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