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腰麻。
一、解剖学根底
1、脊柱:
由椎骨组成。椎骨的前部是椎体,后部是椎弓。椎弓所包围的空腔称为椎孔,全部椎孔上下相连成为椎管,即脊髓所在的部位。
脊柱共有颈、胸、腰、骶4 个生理弯曲。坐位时颈、腰曲向前,胸、骶曲向后突出, 颈 4 至胸 4 之间及腰椎的棘突与地面平行,胸4 至胸 12 棘突斜向地呈叠瓦状。
2、脊膜: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与掩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 即是局麻药与神经根发生作用的部位。
3、脊髓:位于脊髓腔内,浸泡于脑脊液中。上起于枕骨大孔,下终止于第1 腰椎〔小儿则更低一些〕。在腰 1 以下的脊神经分开成为马尾,在此部位进展穿刺时不易损伤脊髓,因马尾浮于脑脊液中,对穿刺针的冲击有肯定的避让作用。
4、脑脊液:成人脑脊液为 100~150ml,脊髓腔内的脑脊液为 25~35ml,pH 值为 7.4, 是无色透亮液体,比重为 1.003~1.009,脑脊液压力为 0.7~1.7kPa〔7~17cmH2O〕。
5、韧带:在棘突上面与棘突相连接的韧带称棘上韧带。连接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韧带为棘 间韧带。棘间韧带的下面,脊髓腔之后部即黄韧带,是质密、坚实、有弹性的纤维层。穿刺时有突然阻力减小的感觉,即针穿过了黄韧带进入了硬膜外腔。如再向前进针1~2cm 就会有针刺破薄纸的感觉,即穿过了蛛网膜,取出针芯会有脑脊液流出,证明已穿刺入蛛网膜下 腔。
二、对生理的影响
〔一〕神经阻滞
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由于神经的粗细不同,阻滞的先、后及范围亦不同。
2、交感神经最细,阻滞最快,平面也最高;感觉神经次之,阻滞较晚,平面较高;运动神经最粗,阻滞最晚,平面也最低。
3、如阻滞平面超过了胸 4,因阻滞了心交感纤维,而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4、在低血容量患者、老年及静脉回流障碍者〔妊娠〕表现尤甚。
4
4
沟通
〔三〕对呼吸的影响
1、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对气体交换无影响。
2、当平面上升到胸部则肋间肌渐渐麻痹,对一般病人因有膈肌代偿不会影响呼吸功能, 但对呼吸功能储藏差者〔肥胖、衰弱者〕会有严峻的影响。
3、肋间肌及腹肌麻痹后能使病人咳嗽无力。
〔四〕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由于肾脏血管扩张可增加肾灌注。如因麻醉处理不当,消灭不长时间的低血压可能使肝、肾灌注降低。
〔五〕对子宫收缩的影响
麻醉平面在胸 10 以下时,宫颈肌肉松弛而宫体肌肉收缩增加,当平面超过胸6 时,宫体肌肉也受限制。如消灭长时间低血压可使宫缩无力。
三、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
〔一〕脊神经在体表的分布
依据脊神经在体表的分布,可以推断阻滞平面的凹凸
1、骶部、股内侧及会阴部为骶神经分布。
2、耻骨联合处为胸 12、腰 1 神经分布。
3、脐部相当于胸 10 神经分布。
4、季肋部为第 8 胸神经分布。
5、剑突为第 6 胸神经分布。
6、乳头连线为第 4 胸神经分布。
7、锁骨下部位为第 2 胸神经分布。
8、甲状软骨部位为颈 2 神经分布。
〔二〕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
1、脊柱长度:在一样条件下,脊柱越长,阻滞平面越低。
2、麻醉药溶液的比重和病人的体位:在头低位时,重比重溶液阻滞平面较高;而轻比重溶液的阻滞平面较低。
3、麻醉药的剂量、容积:在一样的容积时,剂量越大,阻滞范围越广;一样剂量时,容量大者,阻滞范围较广,但阻滞程度准时间也有不同。
4、穿刺部位:穿刺部位高者,药物简洁向头方向集中,阻滞平面较高。
5、注药时针头斜面的方向及注药速度:斜面对头时,注药速度越快,麻醉平面越高。四、临床操作方法
〔一〕体位
侧卧位是最常选用的体位。背部与手术台边沿相齐,头下弯、手抱膝,如此可使腰椎间隙张开。两肩部及两髂部连线相互平行,并与地面垂直。
坐位时臀部应与手术台边沿相齐,腰尽量向前弯曲,切勿扭转。
俯卧位时应将手术台两端摇低,使病人背部屈曲。
〔二〕穿刺部位确实定
两髂前上嵴连线与脊柱中线的交点处即腰椎3、4 间隙。
〔三〕穿刺技术
穿刺者取坐位,并使眼的高度与穿刺部位在同一水平。
皮肤常规消毒后,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及棘间韧带作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正方穿刺法:
将腰穿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方向刺入,左手背紧贴于病人背部并固定针的方向, 以右手食指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动。
穿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及棘间韧带,棘上和棘间韧带的阻力较松软但具有韧性 ;再连续将穿刺针推动,则有阻力增加感,表示穿刺针已进入黄韧带。
再将针推动则有阻力突然消逝感,因推动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