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古诗导练.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古诗导练.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 = 1 \* ROMAN I卷古诗导练 学生版 【导读】 新课标Ⅰ卷的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取了南宋林希逸的七律《答友人论学》,以诗歌的形式讨论治学的道理。 林希逸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学识渊博,儒释道兼修,其作品传播广泛于国内外。他经常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阐释深刻的道理,令人赞赏的同时收获匪浅。 林希逸在著书立说之余,还要应对各种事务和应酬,但他坚持抽出时间阅读,而且会用心地记录读书感受,为后世奉献了很多佳作。在闲暇时,他经常翻阅古人的优秀作品,尤其喜爱唐宋大文豪的名篇。有一次他偶然读到古人的诗句,颇有感悟,即兴题写了这首七律,也顺便回答了友人的提问。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阐述了自己的治学观点,并对友人的论述作出了答复。本诗强调为学之风,不应停留文字表面,要深入其中,亲身实践,领会思想精髓,将经典书本知识与个人实践体验结合。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是有指导借鉴意义的。在新高考改革中,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反对机械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运用,也正与这种学风相吻合。 试题与教材内容的隐性关联。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第一单元课文群文阅读,就强调了伟大的实践精神。统编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的篇《师说》,其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针对为师之道“小学而大遗”提出批判,“彼童子之师”的教法与本诗中只注重以文字注释方式来研读经典的学风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做“皮毛”表面功,未得学习要旨。 试题与天津卷高考作文的相似性。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引用周恩来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无字处读书”强调的是书本知识以外的社会生活实践,真正读懂一本书,真正学得知识本领,都要有一个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过程。 【原题呈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挖空训练】 答友人论学(论说学问) 林希逸 逐字笺(注释,对文字进行注解)来学转( )难,逢人个个说曾颜(指孔子的两位弟子曾参和颜回,以德行著称,虚心好学,见识深远)。 那知( )剥落(脱落)皮毛( )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佛教语。此处指佛理)要自参( )求印可( ),仙须亲炼( )待丹还(即还丹,道家术语,丹砂烧成水银之后,放置到一定时间水银又还原成丹砂,叫还丹。九还丹或九转丹,即经过九次提炼而成的丹药,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卖花担上看桃李( ),此语吾今忆鹤山(宋代学者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人。南宋理学家)。 【真题训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