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教育史.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明中国教育史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④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的模仿为主 古代学校的萌芽 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社会事物日渐复杂;文字的产生. 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叫成均,最初见于诗书礼记二书,董仲舒认为其是五帝之大学. 虞舜时代的学校,兼做养老,藏米之所,并且已有了大学,小学之分 总之,我国从原始公社制末期到奴隶制社会已经初步形成起专门的教育机构_学校,到了商朝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学校,但学校的教育内容仍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宗教等活动结合在一起,一般文化知识的教育只有初步分化出来的趋势. 西周的教育制度 (1)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 (2)教育制度:官师一体、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3)教育内容——西周“六艺”:礼(类似政治伦理课)、乐(类似综合艺术课)、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文字)、数(计算、算法) 其中,诗书礼乐称为“大艺” 重视家庭教育,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 学校管理制度: 嫡子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余子15岁小学,18岁大学。小学应为7年,大学为9年。 每年入学,隔年考查。 养老与视学结合。 稷下学宫 它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 特点:学术自由;教师待遇优厚;学无常师;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影响: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 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私学产生的意义 冲破了“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的旧传统,使学校从王宫官府中解放出来; 扩大了教育对象; 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光辉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孔子“有教无类”主张 春秋末期,面对官学衰落和私学的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的社会现实,从“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前提出发,激励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明确提出其主张。P26 孔子的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矛盾)、启发诱导(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学思并重(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由博返约(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 立志乐道、自省自克(克己内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改过迁善(既往不咎) 孔子的教师观 教师的修养:(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4)温故而知新 简述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性善论。 它是孟子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论述教育问题的主要理论基础。他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君子和庶人的区别是保存还是丧失了这种“善性”。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简述荀子的“性恶论” 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孟子道德教育的方法 持志养气;反求诸己(自我修养);改过迁善;刻苦锻炼 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荀子关于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 任何人的道德观念,皆非本性固有,而是“积伪”的结果,即由“性”向“伪”的转化结果; 把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加以区别: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这种环境的影响称为“渐”或“注错”);另一方面看到人不是被动的受环境影响,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经长期教育和经久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这种个人努力学习称为“积”、“积靡”) 墨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认识 墨子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心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认为普天之下强凌弱,暴欺寡,富虐贫,贵傲贱,因此要“知义”“为正”;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反对命定论…… 墨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 志功合一原则;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行不言之教”的教育原则(道家) 是老子哲学理论里,重要主张之一,认为人应该向自然学习,以万物为师。“行不言之教”是遵循这些不言的自然法则,所显示的客观规律,作为行事的准则。 法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主张 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墨家的“兼爱”等说教,也反对道家的“恬淡之学”,致力于“耕战”。 教育思想:培养“能法”“耕战”之士;认为人性是自私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性利己说”),强调法制对改造人的自私品质的作用,主张严格要求;“以法为教”和“以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