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盾构法第1页/共48页第2页/共48页地下工程的问题 像在坚硬的岩体上开凿隧道,施工时不会有塌方的问题。但是地下工程不能总是遇到这样坚硬完整的岩体;事实上,现代大多数地下工程都是修建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岩体或破碎松散,或岩泥混杂;这样,为了避免塌方问题,在施工时就要对已开挖出来的新暴露岩体进行支护。另一方面,某些硬岩在开凿后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风化。 面临这些地下施工问题,就需要靠我们历史革命性的发明者们,他们创新的各种施工技术,给建筑带来了发展。第3页/共48页开挖工艺和发明者们布鲁内尔盾构布鲁内尔盾构巴洛盾构巴洛盾构盾构机的发展盖特黑德盾构盖特黑德盾构水泥式盾构水泥式盾构土压平衡式盾构现代盾构第4页/共48页盾构起源 1806年,法国工程师麦克·布鲁内尔发现船的木板中,有一种蛀虫(船蛆)钻出孔道,船蛆是一种蛤,头部有外壳,在钻穿木板时,分泌出液体涂在孔壁上形成坚韧的保护壳,用以抵抗木板潮湿后的膨胀,以防被压扁。在蛀虫钻孔的启示下,布鲁内尔发现了盾构掘进隧道的道理,并在英国注册了专利第5页/共48页布鲁内尔盾构 布鲁内尔盾构由布鲁内尔父子发明的。它的施工的工作原理类似水平前进的深井,由金属筒框支撑土或岩体防止塌方,由千斤顶推动金属筒框水平向前进。 盾构在发明阶段并非非常成功。在泰晤士河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事故不断 。 1825年布鲁内尔开始在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高6.8m,宽11.4m的矩形盾构隧道,历时18年,到1843年布鲁内尔完成了全长370m的隧道,隧道经历了5次特大涌水牺牲了6人。 小布鲁内尔的健康因为泰晤士河隧道事故受到终身损害,但是,他作为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却青史名留。他不仅发明了盾构,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浆推进的铁甲海船。 小布鲁内尔的工程虽然不都是成功的,但都包含一些革命性的创新。第6页/共48页巴洛盾构/product/84307.html 1865年,英国桥梁工程师巴洛发明一种盾构,是对布鲁内尔盾构原理进行改进,并注册了专利。这种盾构是圆筒形,直径较布鲁内尔设计的小,不用砖铺砌隧道内壁,而用铁块砌块,工作面非常狭窄,但是圆管在水平推进时比矩形断面更能减少阻力,表现得非常有效。1869年,巴洛和他的学生利用这种盾构在一年之内凿通泰晤士河床下的第二条隧道。巴洛还获得用他的盾构建造一条地铁的许可。第7页/共48页盖特黑德盾构 巴洛的学生兼助手盖特黑德改进了巴洛的挖隧道技术,首先是盾构断面面积大为增加,推进动力也改为液压系统,以压缩空气抵消外面的水压,盾构开挖端施加有较高的气压,目的除抵抗地下水,还用气压防止开挖面塌方。由于隧道基本上是在不透水的粘土层中掘进,所以在控制地下水方面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盖特黑德圆形盾构后来成为大多数盾构的模型。当时盾构基本是人工开挖的。他用这种盾修建了数条地铁线路,一时名声大振,促进了盾构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推广。盾构成为英国修建地铁的主要手段。1890年,伦敦用这种技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第8页/共48页水泥式盾构 1896年,德国人哈姬在柏林为第一台德国泥水式盾构申请了专利,能自主完成开挖的盾构诞生了。这是一台用液体支撑隧道工作面并把开挖仓密封作为压力仓的盾构。 水泥式盾构机的开挖可能由刀盘完成,也可能由高压水射流完成,通过加压泥水或泥浆来稳定开挖面。其刀盘后面有一个密封隔板,与开挖面之间形成水泥室,开挖土料与泥浆混合由泥浆泵输送到洞外分离厂,经分离后泥浆重复使用。推进臂顶在衬砌管片上,推动盾构向前移动,填补土料被开挖后形成的空隙。 最初的泥浆盾构通过喷射水流,将土料以泥浆的形成排出。但水不能支护开挖面,无法阻止开挖面不停地流动。这种情况与充满水的挖槽相类似,从而提出在开挖面用类同槽壁法的支护,而膨润土泥浆可在无粘聚力土槽沟中支护掘出的开挖面,这样就诞生了泥水加压平衡盾构。 第9页/共48页土压平衡式盾构 1963年,日本Sato Kogyo公司首先开发出土压平衡盾构,见左图。1974年第一台土压平衡盾构在日本东京使用,用于掘进长1900m的隧道,该盾构由日本IHI(石川岛播磨)公司制造,其外径为?3.72m,其外形见右图。 土压平衡式盾构是把土料作为稳定开挖面的介质,刀盘后隔板与开挖面之间形成泥土室,刀盘旋转开挖使泥土料增加,再由螺旋输料器旋转将土料运出,泥土室内土压大小决定了开挖面是否稳定,而这个压力可由刀盘旋转开挖速度和螺旋输出料器出土量进行调节。第10页/共48页掘进机 由于不必像一般盾构机那样考虑开挖面的稳定性,有人把在硬岩环境中开凿隧道的机械单独划分出来,称为全断面掘进机(简称TBM)。 TBM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旋转并推进刀盘,通过盘形滚刀破碎岩石使隧洞全断面一次成型。它与盾构机的主要区别是不具备泥水压、土压等维护掌子面稳定的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