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第一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教学目的1、掌握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2、熟悉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 第二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概念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指面神经管内段(茎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颅内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外伤等多种原因病变累及面神经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与前者不同,不是本节讨论的对象。面神经麻痹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面瘫”、“口眼喎斜”、“吊线风”、“卒口僻”等范畴。第三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标本观察上颌神经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后支舌神经颏神经颊神经耳颞神经翼腭N节下颌下N 节膝N节和三叉N节下颌神经上颌神经上颌神经三叉N节三叉N节眶下神经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后支上牙槽神经后支下颌神经下颌神经舌神经舌神经颏神经颏神经颊神经颊神经耳颞神经耳颞神经膝N节膝N节翼腭N节翼腭N节下颌下N 节下颌下N 节面神经管茎乳孔第四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骨质内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各种原因如受寒着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致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到压迫可引起本病。面神经早期病变为水肿、脱髓鞘,严重可有轴突变性。 第五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理: 病因为风邪中络,痰阻经络,瘀阻脉络。1.风邪中络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肌表不固,腠理疏松,风邪乘虚而入,客于面部阳明经络,使气血运行异常,脉络失养,而发生口僻。 2.痰阻经络多因素体正虚,复有痰饮,或饮酒嗜辛,偏嗜厚昧,痰浊内生,或气郁痰扰,痰动生风;或偶遇风寒,风袭痰动,风痰互结,流窜经络,上扰面部,阳明络脉壅滞不利,即发生口僻。 3.瘀阻脉络多由于病久迁延不愈,或失治误治,导致瘀血壅塞脉络,气血循行不畅,以致阳明血瘀,筋脉挛急,形成口僻。第六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临床特点1、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初可伴有麻痹侧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3、表现: 病侧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A、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额蹙;B、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显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阳性;C、患侧鼻唇沟变浅;D、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E、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吹口哨时漏气。第七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鉴别诊断1.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多因他病继发。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并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程进展缓慢,多为双侧性,且有前驱感染史,对称性的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脑脊液出现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正常的“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局部炎症如中耳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等,可累及面神经,但多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且因有腮腺及局部体征不难鉴别。 后颅窝病变,如桥小脑角肿瘤、颅底脑膜炎、鼻咽癌颅内转移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常伴有听觉障碍及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第八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2.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可因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引起,仅限于眼睑下部的肌肉瘫痪,故额纹不消失,眼睑能闭合,且伴有偏瘫;或有脑血管症状体征,如意识障碍、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病理征等。 第九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西医治疗1、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d,口服,连续7-10天。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烟酸、复方丹参片。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1、B12等。 第十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针药并用,辩证论治。一.中药治疗: 1 风寒外袭 (1)治法:疏风散寒,通络和营。 (2)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3)组成:麻黄6g,附片3g,细辛3g,薏苡仁15g,白术 10g,黄芪20g,当归20g,生赭石10g,甘草6g。 (4)加减:表虚自汗者,去麻黄,加防风15g;兼头痛者加白芷15g、羌活12g;伴味觉障碍者加茯苓15g、五味子12g;耳鸣、听觉过敏者加石菖蒲12g、苍术10g。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2 风热外袭 (1)治法:疏风散热。 (2)方剂:银翘散加减。 (3)组成:金银花12g,连翘12g,薄荷6g,桔梗10g,牛蒡子12g,桑叶10g,僵蚕10g,全蝎3g,白蒺藜10g,防风9g,荆芥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区物业外包服务项目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GB T 42061-2022 医疗器械标准 条款讲解 培训教程.ppt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全套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20160219.doc VIP
- System-2450-康美电刀操作手册.pdf VIP
- (晋教2024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docx
- 妇产科学国家题库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 谈心谈话培训课件.pptx
- 成人高考—高起专—英语-复习资料.pptx VIP
- 2025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招聘2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BP85956D_CN_DS_Rev.0.91 规格书晶丰明源家电电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