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遵化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遵化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5题 20分) 初二(1)班开展“少年与成长”主题演讲活动,主持人小新同学准备了开幕词,请你完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少年”,从来就是一个(xuàn) ① 丽夺目的形象。思想家梁启超高声赞颂:“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领袖毛泽东也曾赞叹:“恰同学少年,凤华正茂。”这些诗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 诵读八下课文,我看见了这样的“少年”:满怀着“蒹葭苍苍, (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的美好追求,拥有着“ (2)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旷达胸襟;展现着大鹏南徙时“ (3) , (4) ”(《北冥有鱼》)的凌云之姿;弘扬着寒梅罹难后“ (5) , (6) ”(《卜算子·咏梅》)的坚贞精神;最可责的是,“少年”能长存“ (7) ,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为天下寒士谋温饱的博大胸怀。总之,世界的精彩,会随着这一声声“少年”,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 今天,少年的我们,正在茁壮成长,请不要冷漠,不要怅(wǎng) ② ;要埋头苦学,也要瞭 ③ 望远方。下面,我宣布,初二(1)班“少年与成长”主题演讲活动,正式开始! 1. 根据拼音写出①②处的汉字,写出加点字③处的拼音。 2. 请在横线(1)—(8)处填写恰当诗句。 3. 开幕词中划线句:“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读来拖沓,且与全篇的典雅风格不符,建议你用成语“____”替换。 4.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尚书·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经·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年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原意是指调和音乐或调和味道,后人把“调和”引申为化解一切矛盾的方式;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是指结束一切纷争甚至战争。 5. 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见贤思齐 和为贵 智者 知书达理 仁作贤 君子 第二部分(6~19题 50分)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 诗中多处运用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_____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__________。 7.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乘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环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②。”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接连着。②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材(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3)愿子环而视之( ) (4)去而顾之( ) 9. 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10. 用文段中原话回答:【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什么一观点?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千里马”?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宿古北水镇 李丹崖 ①到达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时,已经是薄暮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