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思维》教案 第1课 开启创新之门+领略创新之美.doc

《大学生创新思维》教案 第1课 开启创新之门+领略创新之美.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启创新之门+领略创新之美 开启创新之门+领略创新之美 第 课 1 第 课 开启创新之门+领略创新之美 第 课 开启创新之门+领略创新之美 PAGE 3 1 PAGE 6 PAGE 6 《大学生创新思维》 教案 课时分配表 章序 课程内容 课时 备注 绪论 专题一 创新让世界更美丽 4 1 专题二 创新,你准备好了吗 6 2 专题三 创新有法,但无定法 4 3 专题四 走进创新思维训练营 6 4 专题五 打开创新思维工具箱 4 合计 24 课题 开启创新之门+领略创新之美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创新的定义及其内涵 理解提倡创新、鼓励创新的原因 掌握创新的类型 了解改变人类历史的50个伟大创新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24项原创性创造发明 了解中国当代的创新成果 素质目标: 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报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何谓创新、为何创新、创新无处不在、壮丽山河——世界的创新、心动时刻——中国的创新 教学难点:为何创新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新课预热(10 min)→传授新知(8 min)课堂互动(10 min)→传授新知(5 min)→课堂互动(10 min) 第2节课:传授新知(5 min)→课堂互动(10 min)→传授新知(15 min)→课堂互动(10 min)→课堂小结(3 min)→课后作业(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 (2 min) 【教师】自我介绍后,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新课预热 (10 min) 【教师】预本章内容提要,使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并让学生思考、讨论 创新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它创造了许多神话和奇迹,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与精彩,并且还在创造,还将创造。创新让世界变得更加进步,更加文明,更加美丽动人。(详见教材)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总结,开始新课题:开启创新之门 通过课前预习,带领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10 min) 【教师】讲解新知 专题一 创新让世界更美丽 第一讲 开启创新之门 一、何谓创新 “创新”一词最早由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用于对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详见教材)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获取或支配新的资源、新的组织形式。(详见教材)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创新”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现今,人们通常认为创新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从而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举措、新事物的实践活动。(详见教材) 二、为何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的讲话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发展的不二法则,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必然选择。但在实际中,创新所需要的巨大勇气和巨额的投入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善于模仿的中国。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认为,“创新并没有被普遍认为是重要的或者是值得的。(详见教材) (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口发展史。人既是生产者、消费者,也是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者。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详见教材)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给全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土地、粮食、淡水等资源的危机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严重。(详见教材) 截至2020年,世界上仍有近6.9亿人因粮食短缺处于饥饿中,10亿多人生活在缺水地区,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急剧增加,酸雨、泥石流、恶劣天气频发,荒漠化愈加严重,多种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这不仅影响当代人类的生存质量,更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详见教材) 面对如此境地,英国创新性地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政策,以此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事实。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