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热厥”医案58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热厥医案58例,以供大家参详。
1
高彦卿上舍,夙有气痛,近日复发,发时胸膈气胀,觉心如上升状,并牵引背脊骨节痛,是肾心痛也。
其胸膈气胀,必由膻中气不舒展,膻中者,臣使之官,又为气海,其大气之搏而不行,积于胸中而不散,则窒塞之状已若绘矣。
又胸中本属阳位,诸阳脉咸附于背,肾俞穴在背脊,肾气由背脊而升,上则与心系通而为一,所谓坎北离南,水火相感者也。
按,此足见肾中阳虚,而中阳尤乏,浊阴上干,为胀为痛,决非心胀而痛也。
心者君主之官,一痛则手足青至节,为不治,此为明辨耳。
据述每胀痛时,必须尽力努挣,其痛则差缓,是挣则搏聚之气稍舒,故痛亦稍缓矣。
诊脉沉迟,脉诀云:沉迟冷结。
法当理中阳兼通肾气,仿辛通温散之剂以进。
又细审面色沉黯带黄,每饭必呕清水数口,腹中汨汨有声,小水黄浑,是阴瘴兼发,与三年前病候相似,此方亦可兼治也。
附子 干姜 肉桂 智仁 澄茄 吴萸 金铃子 丁香
此方服四剂,痛渐止,去金铃子,加茯苓、白豆蔻,令其多服,兼吞丁桂硫附丸十余两,而诸病皆痊。
宿病复发,非草率定方所能绝其根株,必如是方尽善尽美。吾兄凡遇气痛一症,煞费苦心,余眼见的确。
寿山
车子,年廿一,心气痛,脉伏。
平素体质孱弱,医者则用参、术补气,痛愈甚。
是不明诸痛不可补气,况术壅气,气不通故痛必增剧,宜以附、姜、桂、蔻辛温之属治之。
附子 干姜 肉桂 白蔻 吴萸 陈皮 白芍炒 甘草炙
气痛补气,是犹抱薪救火,安得不增剧乎?学者慎之。
寿山 汤某,患热厥心 痛,身热足冷,痛甚烦躁,口干面赤,脉洪大,用金铃子散加栀子仁,三服而愈。
金铃子 元胡索俱醋炒 栀子仁略炒 等分研末,每服三钱
心痛发厥,有寒有热,审其脉与症合,用药亦与病等。寿山
熊树滋之妻,年三十余,心气痛。
自巳初至未未昏厥七、八次,头汗,四肢厥逆,脉沉小,此心包络寒 厥痛也。
盖因外邪干犯心之包络,厥阴气逆上冲,故痛极而发厥也。若真心 痛,手足青至节,为不治之症,可预决耳。
议附子理中加吴萸、鸡舌香温之,二剂神效。
李铎
2
故济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臣意告曰:热厥也。
则刺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施已。病得饮酒大醉。
《史记》(琇按:已见厥案)
淳于意
3
一人,面色苍白,年四十六,素好酒色、犬肉。
三月间,因酒兼有房事,遂病左腹痛甚,后延右腹,续延小腹,以及满腹皆痛,日夜叫号,足不能伸,卧不能仰,汗出食阻。(此案终无身热表症)自用备急丸,利二三行而随止,痛仍不减。(医见利之痛不止,决疑虚症)汪诊其脉皆细快,右脉颇大于左,独脾脉弦而且滑,扶起诊之,右脉亦皆细数,恐伤酒肉。
用二陈加芩、楂、曲、柏,进之不效。再用小承气汤,仍不利。
蜜枣导之,仍不利。
乃以大承气汤,得二三行,痛减,未除。(凡此治法,皆急则治标,不然痛安能减)令其住药,只煎山楂汤饮之。次日,烦躁呕恶,渴饮凉水,则觉恶止爽快,诘朝诊脉,皆隐而不见,(见此症总属痛伤元气,脉亦不见)四肢逆冷,烦躁不宁,时复汗出。
举家惊愕,疑是房后阴症,拟进附子理中汤。汪曰:此治内寒逆冷也。
《活人书》云:四逆无脉,当察症之寒热。
今观所患,多居于热,况昨日脉皆细数,面色近赤,又兼酒后而病,六脉虽绝,盖由壮火食气也。
四肢者,诸阳之末,气被壮火所食,不能营于四肢,故脉绝而逆冷也。此类伤暑之症,正合仲景所谓热厥者多,寒 厥者少,急用大承气汤下之之类。
向虽下以大承气,其热尚未尽,难以四逆汤证与比。
今用附子热药,宁不助火添病耶如不得已,可用通脉四逆汤,尚庶几焉。以其内有童便、猪胆汁,监制附毒,不得以肆其虐也。
连进二服,脉仍不应,逆冷不回,渴饮烦燥,小便不通,粪溏反频,腹或时痛。
更进人参白虎汤二帖,(白虎汤如何敢用)躁渴如旧。
更用参、术各三钱,茯苓、麦冬、车前各一钱,五味、当归各五分,煎一贴,脉渐见如蛛丝。
汪曰:有生意矣。
仲景论绝脉服药微续者生,脉暴出者死,是也。
左手足亦略近和,不致冰人,右手足逆冷如旧,但口尚渴,便尚溏,一日夜约十余度,小便不通。
汪曰:渴而小便不利者,当利其小便。(此非伤寒发热,以痛为准,以渴为凭,故曰利其小便。
倘伤寒发热而用此案为法,何异痴人说梦)遂以天水散,冷水调服三四剂,
不应。
再以四苓散加车前、山栀,煎服二贴,小便颇通。但去大便而小便亦去,不得独利。
汪曰:小便未利,烦渴未除,盖由内热耗其津液也。大便尚溏者,亦由内热损其阳气,阳气不固而然也。
遂用参、术各三钱,茯苓钱半,白芍、车前、门冬各一钱,山栀七分,五味五分,连进数服,至第九曰,逆冷回、脉复见,诸症稍减,渐向安。(琇按:是症外无寒热,因利而渴、而厥,而躁汗,遂乃寒热杂进。
幸而不死,必其人元气素强,否则参苓麦味,缓不及矣)
汪机
4
吴妪,年六旬,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