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痉病”医案37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痉病医案37例,以供大家参详。
1
急惊风(乙型脑炎后遗症)
向××,男,3岁。
1978年10月初诊。
主诉(家长代诉)高热、神昏,瘫痪2月。
病史患者当年8月突发高烧,呕吐,神昏,抽搐,经某医院诊断为乙型脑炎收入院治疗,高热稍降,余症未减,转入我院住院治疗。
检查面色晦暗,神志不清,失语,失听,舌蹇,口眼右斜,二便不知,阵发性抽啼,表情苦于头 痛式,项肢皆瘫。
体温:38℃。
诊断急惊风(乙型脑炎后遗症)。
治疗疏调督脉,清热解毒,镇痉宁脑,通经活络。
发热2月不退,为余邪未尽,先清热解毒,镇痉宁脑,投紫雪丹1钱,分4次服,日3次,15天后热退神清。
取穴:百会、风府、大椎、身柱、筋缩、腰阳关。
配穴:臂丛点、桡神经沟点、上劳宫、肩髃、委中、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法。
按症用穴,均捻转提刺,快速进针、出针,不留针。
经3次针刺,颈无力已愈。10次治疗后,右侧软瘫恢复正常。2月后左肢可行,左上肢外翻强直改善,能呼解二便。半年后可步行2~3里。10个月后,活动自如,惟力量见差。14个月后痊愈出院。
1980年随访,病儿体壮,发育良好,智力正常。
按语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蚊类为传播媒介,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
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以小儿多见。
祖国医学将本病纳入“急惊风”、“痉病”、“温疫”等范畴。
以证因温邪内陷,壮热不解,热毒伤阴,痰火壅塞,导致清窍被蒙,神明失聪,十二经经气厥逆,窍络受阻,病见痰、热、惊、风四证;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八候。
久则正不胜邪,阴气被伤,经筋失其濡养,遂见四肢瘫痪,口面斜,失音、失听、痴呆等候。
据《甲乙经·太阳中风感于湿发痉第四》云:“热而发痉,腰反折,瘈疭,齿噤吤”。
《灵枢·经筋篇》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拘急,热则筋施纵不收”。
《灵枢·骨空论》日:“诸痰强直,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清·呈鞠通《温病条辨》所论:“温热是阳气弛张,温胜为热,温疫为厉气流行,多兼秽浊,温毒为诸温夹毒,秽浊太胜也”。
所论与乙脑颇为相类。
该病由于外邪先伤卫气,入于太阳,干于督脑,久热伤阴,营血失养,髓海,经气、经筋、都受热毒侵诲所致候。
治以疏调督脉为主,佐以清热解毒,镇痉宁脑,通经活络之法,故获良效。
李绰成
2
赵有惠,年二十三岁。住宁波城内,业商。五月十日诊
病名:痉后昏眩。
原因:痉病经西医治疗,用抽髓法差后,脑中余热未尽,转为昏眩,医治不效。
来慈诊治。
证候:昏眩不能安坐,面白形萎烦热。
诊断:脉弦舌红,痉病后,脑髓被热灼伤,实中夹虚证也。
疗法:潜阳清脑熄风法。
处方:生龟板八钱 生鳖甲八钱 鲜首乌三钱 钩藤三钱白菊花三钱 天花粉三钱大生地八钱 生白芍三钱 生石决明八钱 川楝子三钱 淮牛膝四钱
次诊:五月二十二日。
脉弦舌赤,头眩烦热,宗张氏介类潜阳清热法。
次方:水芦根一两 原麦冬三钱 知母三钱 鲜茅根四钱生白芍三钱 石决明八钱白菊花三钱 淮牛膝五钱 真珠母三钱鲜首乌三钱
三诊:五月二十五日。舌润脉软,足膝乏力。头眩渐愈。
已能安坐。
用滋阴潜阳善后。
三方:生龟板八钱 生牡蛎八钱 磁石八钱 酸枣仁三钱远志二钱 制首乌三钱淮牛膝五钱 生白芍四钱 鲜茅根四钱健步虎潜丸五钱
效果:服后眩止,身强停药。
炳按:痉后昏眩证最多,上列方法甚善,可谓与病情针锋相对,此法可传。
魏长春
3
寒湿致痉
瑞昌王孙毅斋,年五十二。素乐酒色。
癸酉九月初,夜起小解,忽倒地,昏不知人,若中风状。目闭气粗,手足厥冷,身体强硬,牙关紧闭。
诸医有以为中风者,有以为中气中痰者。用乌药顺气散等药俱不效。
又有作阴治者,用附子理中汤,愈加痰响。
五日后,召予诊治,六脉沉细紧滑,愈按愈有力。
其兄宏道问曰:“此何病?”予曰:“寒湿相搏,痉证也。
痉属膀胱,当用羌活胜湿汤主之”先用稀涎散一匕,吐痰一二碗,昏愦即醒,随进胜湿汤,六剂全愈。
以八味丸调理一月,精气复常。
宏道曰:“病无掉眩,知非中风,然与中气、中痰、夹阴三者观之,似亦无异,先生独以痉病名之。
夫痉病缘寒湿而成,吾宗室之家,过于厚暖有之,寒湿何由而得?痉病何由而成?”予曰:“运气所为体虚者得之。
本年癸酉,戊癸化火,癸乃不及之火也。经曰:岁火不及,寒水侮之。
至夏土气太旺,土为火子,子为母复仇,土来制水。七月八月主气是湿,客气是水,又从寒水之气。
水方得令,不伏土制,是以寒湿相搏,太阳气郁而不行,其证主脊背项强,卒难回顾,腰似折,项似拔,乃膀胱经痉病也”宏道曰:“痉病缘寒湿而成,乌药顺气等药,行气导痰去湿者也;附子理中汤,去寒者也。
诸人用二药俱不效,先生用胜湿汤,而诸证顿除,何取效之速如是?”予曰:“识病之妙,贵在认得脉体形证。
用药之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