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出土的古墓群.docxVIP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出土的古墓群.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出土的古墓群 唐代丝绸之路贸易繁荣,影响深远,其中纺织品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国以来的考古工作中,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少数几个出土了唐代纺织品的地区之一。经过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13次大规模发掘,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的北朝——唐代古墓群中陆续出土了上千件古代纺织品,其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在国内现存的唐代纺织品实物中首屈一指,对整个中国古代纺织史和丝绸之路东西交流史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先后有夏鼐、武敏、薄小莹、赵丰等学者对这批纺织品进行过研究,对其织造技术和纹样作过详尽的论述。其后,关于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纺织品的研究相对比较沉寂,这多少与当时考古资料及研究条件的限制有关。吐鲁番考古发掘资料除60至70年代发表的一些简略报告外,2000年又有第2、3、10、11次发掘的简报及出土文物登记表发表。笔者试图通过吐鲁番古墓群以往的发掘简报与新出版的考古报告 吐鲁番古墓群主要集中在哈拉和卓(二堡)和阿斯塔那(三堡),从1959年至1975年,共进行了13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其中阿斯塔那经发掘的古墓有362座,哈拉和卓有111座。墓群的年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魏晋南北朝时期(3世纪~6世纪初),即西晋至高昌郡阶段;第二期,南北朝中期至初唐时期(6世纪初~7世纪中),即麴氏高昌阶段;第三期,盛唐至中唐时期(7世纪中~8世纪后期)。在以上的古墓群中,有高昌豪族张氏和麴氏的家族墓群,有军官、官吏等当地中层居民的墓葬,也有平民墓葬,绝大多数已经盗扰。 一、 相关研究文献 以往的吐鲁番古墓群发掘报告中有很多关于出土纺织品的记录,但对整个吐鲁番地区历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纺织品情况的专门综合研究较少。笔者整理了可搜集到的吐鲁番古墓群发掘报告中有关纺织品的资料,对建国后吐鲁番古墓群出土纺织品的种类、纹样和物品类型进行了一些综合考察。 1、 新疆出土的针衣囊袋 吐鲁番出土的纺织品种类相当丰富,包括丝织品、麻织品、棉织品、混纺织品等。其中,第一期的纺织品种类有:锦、绢、绮、缯、绨、染缬、绞缬、纱、麻布、棉布、罽布等;第二期的纺织品有锦、绢、绮、缣、纱、染缬、绞缬、刺绣、缂丝、麻布、棉布以及丝麻棉、麻棉、丝棉、丝毛混纺织物等;第三期的纺织品有锦、绢、绮、绫、罗、缣、纱、染缬、绞缬、刺绣、缂丝、麻布、棉布以及丝棉、丝毛混纺织物等。 以上纺织品中,丝织品占大多数。锦是织工复杂,质地致密,具有花纹的高级丝织品,代表了当时丝织技术的最高水平。锦在第一期至第三期的墓葬中均有出土,纹样丰富,极有特色。在墓葬中,锦一般用于覆面、遮胸、手套、鞋袜、枕、囊、褥边等小件物,极少见大幅的。如60TAM325出土的猪头纹锦覆面 绫是斜纹地组织上起斜纹花的单层暗花织物;罗是一种精细的绞经组织的丝织物,花罗在有孔眼纹的罗地上提花。以上两种都是高级的丝织物,织造工艺较为复杂,仅见于唐代的墓葬,保存下来的只有少量残片。如72TAM188出土的棕黄色绫纹罗 绢和缣是最常见的平纹丝织物,缣较绢更为致密厚重;绮是单色素地起花的提花织物;这几种丝织物在吐鲁番各个时期的墓葬中最为多见,常见于死者的衣物、绢画、被面、随身用具及象征成匹绢帛的丝织物小片等。如73TAM116出土的紫色联珠套环鸟兽纹绮 染缬即染色显花丝织品,按印染工艺的不同分为绞缬和夹缬两种。前者将丝织物折叠,以针钱穿钉后染出花纹;后者用镂花夹板夹住后施以蜡染,都属于早期的印染方法。墓葬中出土的不多,第一期到第三期都有。如72TAM227出土的条纹染缬绮 刺绣见于第一期至第三期墓葬。绣法变化不大,多为锁绣法,用于遮胸、荷包等小件物,如60TAM177出土的鸟兽纹刺绣针衣 缂丝是用受到古代西域缂毛织法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通经断纬”方法织造的一种平纹丝织物。特点是以本色丝作经,彩色丝作纬,纬线包围经线,使其不显露于织物表面,用小梭局部挖织的方法显花。吐鲁番第三期墓葬中出土的缂丝织物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缂丝实物,数量很少,用作针衣、丝带等小件物。如72TAM188出土的橘黄色地几何缂丝绦 第三期的丝织品,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比前代大大增多。 吐鲁番古墓群中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麻、棉及混纺织物。麻织品在第一期至第三期的墓葬中都有出土,常用作大幅的被褥、尸布,也有作衣物、口袋等随身用品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期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有墨书题记的唐代庸调布,布上题有其出产地、纳调人、纳调年月等 2、 启示三: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纹样在第一、二级,没有考虑 吐鲁番古墓群出土纺织品的纹样,已有夏鼐、武敏、薄小莹、赵丰等先生作过详细论述,笔者在此补充一些自己的研究体会。 经笔者整理,吐鲁番各期墓葬出土纺织品有花纹者绝大多数为丝织品,纹样大致如下: 第一期:彩条纹、回纹、方格几何纹、菱花纹、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