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遗忘的《论美国的民主》与《阿达拉》
众所周知,美国的民主。
一 文学方式与思想
《玛丽》之所以被遗忘, 人们大多认为是因《玛丽》的学术价值不如《论美国的民主》。笔者则以为, 此理虽是, 却也不是。
道其是, 无疑是因博蒙的哲理性思维能力确然不及托克维尔。尽管当代研究托克维尔的知名学者中亦有大力批评托克维尔者, 述其《论美国的民主》与《旧制度与大革命》
然而, 《玛丽》毕竟是被遗忘了。学者们分析它被遗忘的原因, 认为除了上述“才气不足”这一说服力并不充分的因素之外, 还因为作者把一个十分严肃的主题———种族压迫———不恰当地用浪漫主义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结果既未使其成为文学名著, 也未能令其与《论美国的民主》站在同一高度。
博蒙为什么不肯像托克维尔那样写一部社会学或政治学的专著, 而采取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对此, 他本人是有说明的。他说, 虽然他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写一部小说”, 而是“要向读者介绍一系列严肃的看法”, 但他“力图将作品外表包装得不那么严肃以吸引读者”,
受时代风气的影响, 博蒙模仿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夏多布里昂的小说《阿达拉》的写法, 借鉴其故事框架———北美“荒原中两个野蛮人之恋” (夏多布里昂语) ,
博蒙的创作是否成功?从《玛丽》的文学成就来看, 似乎抵不上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 后者毕竟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然而, 就其思想性来说, 它不应被忽略, 被遗忘。至于严肃的主题若以文学方式表现, 是否必然会削弱其学术价值?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既然以《历史著作史》而闻名的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汤普森 (James W.Thompson) 也主张“把历史看作世界文学的一支”,
在美国, 19世纪30年代直至内战之前, 由于废奴运动声浪渐起, 奴隶主对奴隶制的维护达至狂热程度。他们害怕既得利益的丧失, 更畏惧与黑人平起平坐的社会远景, 加之于黑人的迫害非但未有减轻, 反而越加严厉。而那些反对奴隶制的人, 大多数并非美国《独立宣言》所宣示的“人人生而平等”理念的真诚拥护者。他们虽然厌恶奴隶制, 却坚持认为黑人天生低劣。哪怕是林肯———黑人心中“伟大的解放者”, 在内战前也“不赞成以任何方式使黑人在社会上和政治上与白人完全平等”。
诚然, 斯托 (Harriet Beecher Stowe) 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 在它出版的第一年 (1852年) 就卖了30万册之多,
《汤姆叔叔的小屋》旨在揭露奴隶制的罪恶。主人公汤姆是一个虽知奴隶制罪恶, 却屈服于它, 指望奴隶制在将来灭亡的温顺的奴隶。另一个重要人物———黑奴乔治, 不似汤姆这般安分守己, 但他的抗争手段不过是逃离美国这座“坟墓”, 去到遥远的非洲利比里亚, 建设黑人自己的国家, 享受自由人的权利。
显然, 无论汤姆还是乔治, 其思想与行为反映的都是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主流社会对于奴隶制的心理与态度:它是一种恶;解决这种不正义的制度的最好路径是请黑人离开美国, 殖民到另一个国家, 让白人与黑人各过各的自由生活。翻检林肯以及当时不少废奴主义者的文字, 不难发现, 他们都曾考虑过将黑人殖民出去的计划。这种殖民主张发展到内战结束之后, 即当奴隶制不得不被废除, 白人不得不与无法殖民出去的黑人生活在同一国度时, 就演变成为种族隔离制度而辩护的言论。
至于种族偏见的恶果, 尤其是种族主义奴隶制被废除后, 它将继续对美国社会的风俗与人情“形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也就是《玛丽》所着意阐发的内容, 斯托夫人着墨甚少。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斯托夫人并未超脱于她的同时代人, 笔下流露出明显的白人优越感。与《玛丽》对白人优越感尖锐的心理揭露相比, 斯托夫人的议论要温和得多。内战后的美国读者捧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时, 奴隶制在这个国家已然成为历史。反观《玛丽》, 正如美国学者利昂内尔·戈斯曼 (Lionel Gossman) 所言, 其批判的视野超出了奴隶制, 而延伸至人类的普遍道德。
而在法国, 自大革命爆发, 奴隶制在其本土与殖民地便陆续进入过去时。1789年底, 国民议会宣布在其本土废除奴隶制。1794年春, 法国在加勒比海的所有殖民地, 皆废除了奴隶制。尽管拿破仑·波拿巴于1802年恢复了殖民地的奴隶制, 然而1804年海地革命的成功开启了法属美洲殖民地风起云涌的自由运动。随着拿破仑殖民地扩张事业的失败与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坍塌, 到19世纪20年代, 法属殖民地中还存在奴隶制的地方仅剩西印度群岛中的瓜德罗普与马提尼克岛, 以及法属圭亚那地区以及圣劳伦斯湾的两个小岛。
再回到美国。《玛丽》与《论美国的民主》都以19世纪杰克逊时代的美国为第一印象, 同时又都在叙述中将笔触伸至更深更远———一方面指向历史, 一方面指向未来。杰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