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抗煤自燃的复合阻化剂
煤炭自燃是矿山生产中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由煤炭自燃引起的矿井火灾,给煤矿企业带来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
煤自燃是复杂的动态过程,煤温升高的各个阶段涉及不同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基于无机盐类和自由基捕获剂相结合的复合阻化剂。采用阻化剂性能测定实验、活性官能团测定以及热重分析表征实验对比研究不同处理煤样的阻化性能,发现复合阻化剂可实现对煤自燃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的双重高效抑制。结合不同处理煤样的阻化热动力学特性,对煤氧化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煤自燃宏观和微观特性对阻化剂抑制煤自燃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1 实验和方法
1.1 混合煤样的制备
选用陕西榆林神东矿区的易自燃长焰煤作为实验用煤,煤样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见表1。将煤块破碎筛分,选取粒径为40~60目的煤样,低温密封保存。将5 g无水氯化钙和5 g氯化镁溶于40 g水中,制得混合无机盐溶液,然后将制得的无机盐溶液与80 g的煤样混合,形成无机盐质量分数为12.5%的混合溶液,制得的煤样标记为C1煤样;称取0.20 g N,N-二苄基羟胺(DBHA)溶解于40 m L无水乙醇中,并与混合无机盐溶液混合,添加到80 g的煤样中制得无机盐质量分数为12.75%混合溶液,制得的煤样标记为C2煤样;在同等条件下,取N,N-二苄基羟胺DBHA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各0.20 g和0.30 g混合溶解于40 m L无水乙醇中,制得自由基捕获剂溶液,与混合无机盐溶液混合后,添加到80 g的煤样中制得无机盐质量分数为13.125%的混合溶液,制得的煤样为C3煤样。将C1,C2,C3煤样置于低温下作用24 h后过滤。并取同等质量的4种煤样放入恒定温度为3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将干燥后煤样低温密封保存,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1.2 实验过程
1.2.1 煤自导剂阻化率评价
煤自燃过程中会伴随气相产物的生成,其中CO常被作为参数指标来评价煤自燃阻化剂的阻化率。即通过计算煤样在阻化剂处理前后释放出的CO体积分数差值与未经阻化处理时释放出的CO的体积分数比,来评价抑制剂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化效果
1.2.2 法官能量团的测量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可从微观结构上表征煤自燃过程中活性官能团的变化情况,为探究阻化剂的阻化机理提供依据
1.2.3 煤体质量变化的影响
煤在升温氧化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伴随着煤体质量的变化。以质量变化为基础,对煤自燃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并确定每个阶段的特征温度点
2 结果与讨论
2.1 抗阻滞性能
2.1.1 不同阻化剂处理煤样的抑制率
CO作为煤氧化升温过程中的主要气相产物,其释放特征能有效反映煤升温氧化的过程
由图1可以看出,与原煤相比,不同阻化剂处理煤样在煤自燃过程中CO释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CO释放量变化趋势呈现出2个阶段:缓慢增加阶段和指数增加阶段。根据切线法得到原煤、C1、C2、C3煤样CO快速释放的特征温度点分别为119.5,128.9,138.9,147.3℃。从图1可以看出原煤的CO释放量在119.5℃左右进入指数增长阶段,而此时,C1,C2,C3煤样只有少量CO释放,其中,C3煤样的CO释放量明显减少,相比于原煤减少了88.7%。相比于原煤、C1、C2、C3煤样CO快速释放温度点分别推后9.4,19.4和27.8℃。
为了定量比较不同阻化剂的抑制效果,对整个过程的抑制率进行计算。抑制率越大,抑制效果越强。阻化剂抑制率的计算式
式中,R为阻化剂的抑制率,%;A为原煤在某一温度产生的CO体积分数,10
图2为煤自燃过程中不同阻化剂处理煤样的抑制率对比图。由图2可以看出,C3煤样的抑制率均大于C1,C2煤样。以100℃为分界点进行分析,此时3种煤样的抑制率分别为56.5%,69.85%和82.46%。在100℃之前,3种煤样抑制率均出现1次峰值,C1煤样在70℃时出现,而C2,C3煤样均在60℃左右出现,较C1煤样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可能原因在于:在此阶段,无机盐阻化剂发挥主要作用,其通过物理隔氧和保水作用实现阻化作用;同时C2,C3煤样中阻化剂能不同程度对煤中自由基进行捕获,导致抑制作用提前、抑制率增大。在100℃之后,C1煤样阻化率呈现出缓慢增加趋势,而C2,C3煤样阻化率显著增加。C1煤样在150℃附近阻化率增加,这是由于C1煤样中部分水分会与无机盐结合形成结晶水,这部分结晶水有可能在150℃左右蒸发,从而C1煤样在150℃附近表现出阻化率增加的现象。此外,研究表明C1煤样中存在的金属离子Mg
2.1.2 煤中co化合物的变化
煤中活性官能团在煤自燃链式反应过程中起着自由基引发和传递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煤中官能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d包合挥发油压片包衣在羊感冒中的应用.docx
-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视觉风格与主题.docx
- 《亨利四世》中福斯塔夫形象的再评价.docx
- 《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增订本考.docx
- 《民法典》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docx
- 《数位》德国电影《数位》的视听风暴.docx
- 《肖申克的救赎》安迪是怎样被杀真相.docx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图书馆的影响.docx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34条的修改与完善.docx
- 1+x证书制度实施的核心问题.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试题.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试题(解析版).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试题(含详解).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试卷(详解版).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试卷.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试卷.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练习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练习题.docx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