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游戏》与德国文学的比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玻璃球游戏》与德国文学的比较 玻璃球游戏是20世纪德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它是黑塞本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能体现其晚年思想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里,黑塞笔下不断涌现的主题———“两个世界”(《德米安》)、“两个灵魂、两种本性”(《荒原狼》)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崭新的形式再次呈现。与此同时,作者开始尝试打破精神王国与世俗世界、精神(Geist)与自然(Seele,或译为“心”)之间的二元对立,寻找沟通、和解的途径,寻找“一种共同的公分母”(《玻璃球游戏》,136页,下同),探索“追求万有”之路。 一、 《玻璃球游戏》中精神色彩的体现 《玻璃球游戏》在结构形式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且不说将小说、传记、诗歌、演说辞、信件、公函、神话故事熔于一炉的文体特征,单是作为主要部分的克乃西特生平传记与作为从属部分的三篇传记构建而成的“四重奏”就足以引人注目。如果我们尝试为三篇分别源自原始宗教、基督教、印度教的从属传记归纳出各自的主题词,那么核心的词汇大概不脱“献祭”、“救赎”与“觉醒”。这些在三篇传记中分别加以强调和抒发的主题,在克乃西特的生平传略部分相互交织、共鸣,融汇成一个更恢宏的主题:克乃西特对其生命意义的探寻。然而,倘若暂时抛开主题的因素,仅仅关注小说主体部分文字表层汇聚而成的图像与画面,关注阅读的初步印象,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既然克乃西特传记部分的主要情节都发生在卡斯塔里,那么这个名为卡斯塔里的乌托邦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那里的风景如何?生活在其中的人物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简而言之,卡斯塔里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带着这些问题返回文本,我们不免惊讶地发现,卡斯塔里在小说中的形象实际上一片模糊。 这种印象来自几个方面。首先,小说对卡斯塔里外部环境的勾勒相当含混,多用象征性的手法,几笔带过。比如对艾希霍兹学校的环境描写已经算几处景观描写中相对细致的了,但文中也只是将景物象征化,着墨不多地略加点染,烘托出艾希霍兹秩序井然的总体氛围。在另外一些地方则仅用抽象的形容词简单概括,而不加具体描摹。比如写到玻璃球游戏大师的花园时,只说花园是“可爱的”,而音乐大师的花园“又美丽又幽静”。其次,小说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相当简单,除了对音乐大师、竹林隐士和约可布斯神父分别有寥寥数笔的外貌刻画之外,克乃西特生平传略部分的大多数人都没有面目特征,作者绝少向读者交待人物的外表。我们甚至无法从文本中读出主人公克乃西特的容貌,只知道他面容“高贵”,步态“独特、可爱而优雅”,假如不是个别细节提及他的“金发”、“蓝眼睛”,我们对他的外貌特征便几乎一无所知了。再次,小说叙述过程中省略了大量的现实物质细节,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感官享受的“名物”之词在文中很少出现,对人物的衣着服饰、饮食起居也交待不多。卡斯塔里的物质生活在文本叙述中被压缩到极简的程度,除了几处提到简单的饮食之外,只在“传奇”一章中出现了“汽车”这个词,而且目的似乎也仅仅是通过对照表明主人公更愿意享受徒步旅行的乐趣。 概括来说,阅读克乃西特生平传略部分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文中对精神、内在的书写绝对压倒对物质、外观性内容的书写。小说以克乃西特的觉醒体验为主线,着力刻画卡斯塔里及主人公的精神生活,与此同时,叙述本身对这一精神王国的外部环境、人物外形特征、物质生活细节一概压抑与虚化。倘若与同时期其他小说家的创作比较,《玻璃球游戏》的这个特点或许会得到更加清晰地凸显。以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的作品为例,在《布登勃洛克一家》中,每个主要人物的外貌都是经过悉心描画的,不但如此,作者还热衷于强化人物的某些特征,如多次提到冬妮·布登勃洛克微微翘起的上唇等。在《魔山》中,除了类似的人物外貌刻画(如反复描写肖夏太太的眼睛)之外,文中还不断提到玛丽亚·曼契尼牌雪茄烟和疗养院中一日五餐的具体饮食,而餐厅及房间的布置、人物的衣着等也都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内容。与另外一些并不具有明显现实主义倾向的同时代德语作家相比,比如以抽象著称的卡夫卡,即使在《城堡》中,我们也不难找到对服饰、人物外貌还算细致的描写,如弗丽达和蓓批的衣着,K在装饰奢华的雪橇中饮酒及由此产生的感官享受等。最后,与黑塞本人的其他小说相比,例如与同属后期代表作的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荒原狼》等比较,《玻璃球游戏》中形象的模糊性特点仍然相当突出。《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对自然风光着墨尤多,且笔触细腻优美,令人向往。此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以及《荒原狼》中,作者对主要人物如纳尔齐斯、歌尔德蒙、荒原狼哈里、赫尔米娜等人的相貌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人物的某些外貌特征在叙述不断得到凸显。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从初步的阅读印象中得出一个结论:重视精神层面的书写、忽视外在、物质层面的书写是《玻璃球游戏》的一个显著文本特征。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