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的书学渊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亭序》的书学渊源 1600多年前,这个叫“兰亭”的地方成为了书坛的圣地。《兰亭序》, 仅有区区300余字的一纸行书, 却坚固地竖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神话也由此开始, 凄婉悱恻, 扑朔迷离, 千百年来《兰亭序》疑云笼罩, 后世之人再也没见会稽山上的“灵光一现”。 酒神品,不可再现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25年) 三月三日, 日和风清。在今浙江省会稽山上的兰亭, 一群文人正在饮酒赋诗。乘着酒性, 大家诗性愈浓, 日落时分, 已成百首。有人提议, 将当日所作诗句汇集成册。于是, 大家一致推举以书法名世的王羲之执笔为这个集子作序。此时的王羲之已经有了九分醉意, 并不推辞, 他命小童铺开一张极薄的蚕茧纸, 拿出一支鼠须笔饱蘸墨汁, 用他最擅长的中锋屏气疾书…… 《兰亭序》洋洋洒洒28行, 共324字。文章寓意高远, 兰亭幽静雅致的自然环境、朋友相聚的愉快心情、知足常乐的美好情怀尽在其中。书法上的优美更是遒媚劲健、变化无穷。特别是通篇有20多个“之”字写得精美绝伦、千姿百态, 竟然无一雷同。王羲之酒醒后再看《兰亭序》, 惊奇地发现这20多个无一雷同的“之”字真是出神入化, 连自己都被折服了。后来王羲之又试着多次复写《兰亭序》, 但遗憾的是, 他再也写不出那样千姿百态的字了。最后, 王羲之终于明白, 《兰亭序》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也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不可再现的作品。王羲之非常珍惜《兰亭序》, 除了自己珍藏, 还将它作为传家之宝留给了后世子孙。 萧翼以作为实现艺术目的的《兰亭序》的出现,让他无法不坚持 王羲之共有七子一女, 但是他最后将《兰亭序》留给了谁来保管传承, 却成了一个谜。直到智永阐师的出现, 《兰亭序》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智永阐师本姓王, 是王羲之的第五子徽之之后。他少年出家, 人称“永阐师”。智永阐师酷爱书法, 曾闭门习书30年, 是当时声名卓著的书法家。智永阐师临死前, 将自己珍爱并珍藏了多年的《兰亭序》传给了同样热爱书法的弟子辩才和尚。辩才和尚对书法也颇有研究, 他十分喜爱《兰亭序》, 并且将它视为珍宝, 从不示人。为了妥善保管师傅留下的宝物, 他特意在卧室的梁上开凿了一个洞, 将《兰亭序》放在里面。 作为书圣王羲之留下的传家之宝, 酷爱书法的人都希望一睹其风采, 身为大唐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李世民酷爱名家墨宝, 在书法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当他听说《兰亭序》的真迹就在一个叫做辩才的和尚手里, 便屡次召见辩才, 希望能看看真本。但是辩才和尚并不想将《兰亭序》交出, 于是便始终推说自己不知道真迹的下落。李世民明明知道《兰亭序》的真迹就在辩才的手里, 但是又不能强夺, 最后只好决定智取。 李世民知道辩才也酷爱书法, 于是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去接近辩才, 希望能有机会找到《兰亭序》的藏所。萧翼扮成穷书生后便来到了辩才和尚所在的永欣寺。 辩才并不知道萧翼的真实身份, 只知道他是一个穷书生, 而且也是酷爱书法之人, 因此两人谈得很投机。在几次的探讨中, 萧翼以其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博得了辩才的好感, 两人的关系也逐渐亲密起来。待两人的关系稳定后, 萧翼便故意拿出了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请辩才鉴定真伪。其实几件作品都是王羲之的真品, 是唐太宗交给萧翼, 让他用来骗取辩才信任的。但是辩才并不知道其中原委, 他看过几件真品后肯定了那些都是王羲之的真迹, 但同时也说那些虽好, 但不是珍品, 真正的珍品是《兰亭序》, 而且就在他手里。萧翼故意表示不相信辩才所说, 还声称《兰亭序》早已下落不明, 怎么可能在他手中。辩才见萧翼不肯相信自己所说, 便说出了他如何得到《兰亭序》的经过,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所说, 还将藏在房梁上的《兰亭序》取出来给萧翼品鉴。萧翼见到《兰亭序》后故意说那是赝品来迷惑辩才, 辩才不信, 便时常拿出来与萧翼共同研究。这样反复几次后, 萧翼就知道了辩才将《兰台序》藏在了什么地方。 有一天, 辩才有事外出了, 留下了萧翼独自一人在寺里, 萧翼就乘机从辩才的房里取出了《兰亭序》, 然后立刻离开永欣寺, 回到京城将取得的《兰亭序》献给了李世民。就这样, 《兰亭序》就到了李世民的手里。当辩才回到寺里, 发现《兰亭序》不见了, 非常难过, 没过多久便园寂归天了。 温浚之乱的昭陵 李世民得到了《兰亭序》后非常喜欢, 不但经常拿出来欣赏, 还特命大臣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逐良等人精心复制了一些摹本。对于这些摹本或者石刻、拓片, 唐太宗也十分喜欢, 还将它们赏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由于真迹难求, 因此这些“略逊真迹一等”的摹本也达到了一本难求的地步。李世民十分珍爱《兰亭序》, 长年惦念不已, 到了临终的时候, 实在无法割舍, 就在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 到了五代时期, 曾经在陕西关中任节度史的温韬成了一个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