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每个人的命运都系在自己的手里,只有你自己能够掌握你的人生走向,你才是你人生的根本所在。 我们大学生更是要深刻地思考论持久战在生活中的意义,去体会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使命,不断的成长与提高。 *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绝不能抵抗”的命令下,中国东北军撤至山海关以南,致使日本关东军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占领了整个东三省。1935年6月,日军开始向我华北地区步步进逼。 背景 * ? 然而,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国民党内却出现了一种“亡国论”论调,声称“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全面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派又提出“再战必亡”,称“我们的所谓抗战,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牺牲完了,抵抗之目的也就达到了”。 * 速胜论----亡国论 而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则是“速胜论”者,并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际援助上,幻想通过英美等国的外援迅速打败日本。淞沪会战中他们说:“只要再打三个月,国际形势一定起变化。”台儿庄大捷,取得歼敌2000余人的辉煌胜利,国人为之欢欣鼓舞。但一些人被胜利冲昏头脑,忘乎所以的认为“徐州会战就是中日两军的‘准决战’,是敌人的最后挣扎”,似乎抗战胜利已指日可待。而当徐州失陷、京沪相继失陷,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英美等国却迟迟不援助时,他们又滑向投降派,重弹起了亡国论调。 * 这种忽而悲观失望、忽而盲目乐观的情绪,在共产党内也有相似的反映。在党内,一部分人开始将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200万正规军上,而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一部分人则急于同日军进行正面作战,试图打大仗、恶仗,对抗战的长期性、艰苦性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显然,不澄清人们思想中存在的种种错误认识,便不能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 背景总括 一.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片面、非科学论调。 二. 共产党内部,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 三. 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 四. 国内形势:徐州失守,武汉紧张 * 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 —— 毛泽东 * 1938年5月,毛泽东深感有必要对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进行“总结性的解释”。 *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 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 尽管1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的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中央就确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但是战略思想并不系统,也欠深刻。5月10日,当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常委会上指出,“有着重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后,便进入《论持久战》的写作中。 *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 从现在来看,《论持久战》作为一部不朽的著作,不论在军事上还是应用在现实生活中都很有借鉴意义! 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妥协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 ??? 1938年7月1日,《论持久战》在《解放》杂志第43、44期(合刊)上正式发表。 * 主要内容 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对抗日战争作出准确论述 第一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时期 * 第二阶段:敌之战略保守、我只准备反攻时期 * 第三阶段: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时期 * 主要内容 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发展规律(敌强我弱、 敌退我进、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解释了为什么中日战争是持久战,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阐述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又指出第二阶段游击战为主,运动战辅之 * 兵民——胜利之本 毛泽东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 日本是强国,但是地少,人少,经不起长时间的的鏖战;中国人多地大,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战争。但这也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日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