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玩收藏就是没事偷着乐
收藏的种子
若在舞台之下生活之中见到汪涵,你兴许会吃一惊,这哥们怎就一点都不“时髦”了,看吧:戴一顶灰色礼帽,叼着木制烟斗,一唇浓密的胡子,摇着苏州曹小弟手工制作的扇子,活脱脱是从古书斋里走出来的先生!
“我在我的朋友圈里面是很老成的一个人,很多人都说我过的是老人家的生活, 喜欢呆着,喜欢看书,喜欢收点老物件。”在舞台上娱乐大众的汪涵坦承,生活中他娱乐自己的方式,是跟别人不同的。他对古玩收藏情有独钟,并且收藏偏冷门,对古铜印尤为专注。那一颗颗铜印,在他看来,其实是心中沉静的砝码,让他离开喧闹的舞台后得以安宁。
汪涵爱好收藏,算起来应和幼时的生长环境有关。他说:“小时候我是在苏州园
林里长大的。你想当时多可爱啊,我每天跟着祖父逛公园,他拎着个鸟笼,我一个小屁孩儿就跟在旁边看碑林、看花草、看园林、看太湖石,我对这些东西格外有兴趣。收藏的爱好很可能就是那时候一不小心埋下的种子。”
说来不敢信,汪涵 30 年前的小学生手册、作业本都还留着,而 50 年前汪父汪母结婚的时候在杭州旅游,当天买了一张杭州市地图,至今汪涵还保存着。不久前,汪涵特意回湘潭请父母在上面签名,连同他们的结婚照。“家族文物嘛,我喜欢做这些事。老的纸片我也舍不得丢,把它们弄得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的,再裁成一块一块,还可以写字嘛。”
但真正和“古董”打交道,是在汪涵 24 岁生日时。那天,有个喜欢玩玉的朋友, 从广东那边收罗了一堆玉器带到生日会上,他对汪涵说,今天你生日,随便挑一样吧!
“我当然找最大的拿,挑了里面一块玉圭。”然后大家又请来地质研究所一位眼力很好的老教授给看看,这一看,笑话来了,老教授说:“这些东西都不靠谱,就这块玉圭年份还算不错。”
大家纷纷称赞汪涵眼力不错,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汪涵天天都戴着那块玉圭上下班。玉圭有点沉,常磕得胸前青一块紫一块,但他就是喜欢。
“鬼市”遭“鬼”
生日挑玉可谓是一味诱导剂,汪涵的收藏兴趣给引出来了,他开始游走于古玩市场。
长沙清水塘一条街是著名的“鬼市”,每到周末,清晨四五点时,就聚满了从各地来卖古玩字画、旧书杂货的小商贩,特别热闹。
有天,“鬼市”的一个小摊位上,汪涵看到一个绿色小瓷碗,颜色特别漂亮,暗刻花纹。汪涵越看越喜欢,又经商贩口若悬河一番吹嘘,没忍住,买了。隔了一周,再去“鬼市”,不得了了,又见一个绿碗。
商贩说,您运气太好了,这碗原是一对,老太太精明,上次我去收货只拿出一个,这次去才把另一个拿出来。
汪涵一听,心里美滋滋的,配上对了!毫不犹豫买下。
隔了一周,再去,“啊,又出现了两只小绿碗!”汪涵说,“这是怎么回事?”对方回答得在理:“涵哥,对不住您,这老太太太精了,是 4 个一套。”汪涵一想,每次都能看到,也是缘分,那买了吧,别下次再出现绿色小盘子就行。接下来再去清水塘,汪涵心里都有点紧张了,他特怕在茫茫晨色中看到闪着两道小绿光的碗。“不是狼,但是比狼眼睛还让我觉得寒战。”
怕鬼有鬼,果然,再去,嗖嗖,两道小绿光又出现了。
汪涵终于沉不住气了,纳闷地问人家:“哎呀,你这是什么状况?”对方特别诚恳地说:“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4 个怎么能是一套呢,是 6 个,六六大顺,这才是一套,不可能再有了。”禁不住鼓动,汪涵又把那俩小绿碗买下了。“那次之后,我再也不敢逛了。我们家现在还摆着这6 只小绿碗,齐刷刷的一排,没舍得扔。”
对于“鬼市”这般遭遇,汪涵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感觉我只要一出现在清水塘的街口,消息树就被放倒,狼烟也升起来了,大家相互之间手机短信传起来: ‘快点快点,汪涵来了,要杀猪的快磨刀呀,真东西快收起来,假的都拿上来, 价格赶紧换。’”
汪涵还形容说:“那里面就属于屠宰场了,里面套路十足。你看东西的时候,好多人围在你旁边,佯装是路人甲乙丙丁,然后在那里说,这个好,这个我上次在哪儿看见过——其实都是‘托’。现在会觉得他们演得很拙劣,可那时完全看不出来。”就这样,瓷板、花瓶,还有那时候特别流行的雕花木片、窗棂、大门板, 汪涵没少买。“我在‘鬼市’里买的东西都见鬼了,一样都没买对过。那时买的 民国坛子、罐子,现在全放家里做小垃圾桶了。”
吃一堑长一智,汪涵自此远离清水塘。不过,他并不因为当时买错东西而难受, 也从不避讳谈起,反而常常拿出来说给朋友们听,博得大家一乐。他说,钱只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制造快乐,一种是解决问题。在那时,买这些东西也都不贵, 百八十块钱,但带给我的乐趣是无穷的,这就足够了。
收藏七段
按汪涵的话说,自己的收藏走上“正途”是在 30 岁之后,工作生活相对稳定, 又认识了画家李凤龙、收藏家谭国斌这些朋友。“是他们让我找到了组织,从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一开始,他主要是玩字画,尤为偏爱文气十足,飘逸、清淡的画作小品。“我的工作原本就够花里胡哨的了,台上每天都张牙舞爪,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