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_T 1324-2017安全防范 人脸识别应用 静态人脸图像采集规范.pdf

GA_T 1324-2017安全防范 人脸识别应用 静态人脸图像采集规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3.310A 99G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1324—2017安全防范人脸识别应用静态人脸图像采集规范Security protectionFace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Specifications for acquiring still face images2017-10-08 发布2017-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 GA/T 1324—2017目次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采集方式及场所4.1 采集方式4.2采集场所5采集规范5.1人脸图像采集5.2设备接口5.3图像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脸图像拍摄示例附录B(规范性附录)相片翻拍/扫描规则13附录C(资料性附录)人脸图像拍摄示例15参考文献 GA/T 1324—2017应把输出调至最小,并采取避挡措施避免内置闪光灯的光线直接投射到采集对象脸上;c):输出以显示器或以相机显示屏观察为准,不应出现光渗、光晕或分布不匀A.1.3设备设置在感光度(1S0)设定为100~400时,快门速度应在1/608~1/125s之间,主灯测光应为F4.5,辅灯测光应为F4.0,综合光应为F5.6,光比应严格控制在0.3之内,光应准确,不应使采集对象脸部出现噪光不足或严重曝光。不应出现大片阴影、高光点或斑。若出现这些情况,可通过调整闪光灯的输出或移动灯位来解决。背景灯综合测光应为F5.6,应将背景光打平,使得背景均勾明亮·在相机取景框内的所有可视范围内的背景上不应出现渐变,反光面或阴影A.2自助摄影设备的人脸图像拍摄示例A.2.1概述自助摄影设备是无人值守的自助式人脸图像采集设施,一般用于采集高品质人脸图像。自助摄影设备因其便捷、避免采集对象面对摄影师的不安和节省空间,人力等优点面被广泛应用。为了在自助摄影设备的有限空间内获取高品质的人脸图像,本附录给出了相应的光源、机位与人位的设计规则,A.2.2光源布置自助摄影设备内部宜采用白色或浅灰色色调·防止在人脸上产生色差,宜采用大发光面积的补光灯使内部环境光线更为均勾柔和。背景灯宜选用光源覆董面积较大(大于相机拍摄的范围)且较为均勾的光源。为避免设备内部受到外部光线的干扰,出人口门审内侧应采用遮光效果好的自色或浅灰色材料图A.3正面视图标明了光源的位置,补光光源为闪光光源时,照明光源置于顶部,可起辅助补光作用以及解决在内光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红眼间题,补光光源为恒光光源时,可以菩代照明光源,图A.4侧面视图标明了各光源与采集对象相应的位置,以及补光光源与相机的光轴的之间的角度。前补光光源置于采集设备机位左右两侧·在镜头与采集对象连线向上形成3040°夹角。下补光光源置于采集设备机位下侧,光线与采集对象连线向下形成55~65°夹角图A.5借视图标明广补光光源与相机的光轴的之间的角度,左右两则光源与采集对象和相机中轴形成约25°~30°夹角。A.2.3相机与采集对象位置相机与采集对象的距离为0.7m~1.0m,见图A.6。采集对象应坐姿端正,不应过度前倾,相机高度与采集对象眼睛持平,可通过单面镜观察反射在治8 GA/T 1324—2017熙明光辉左补光右补光光晨光源相R下补光先源图A.3正面视图照明光器左右补先光证相机下馨光光晨骨景光器0.7 m~1 m[图 A.4侧面视图 GA/T 1324—2017右补光光器左补光升图 A.5俯视图[图]A.6采集对象位置图A.3移动设备在临时场所的人脸图像拍摄示例A.3.1概述本规则适用于使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或一般民用型数码相机)采集人脸图像,A.3.2在室内照明环境下的采集规则采集对象、移动设备及背景的位置见图A.6为了避免采集对象在背景上留下朗影,采集对象距离背景应大于0.3m。采集对象与设备的距离视移动设备的镜头参数而定,为防止头像过小或出现变形,应保持在采集对象身后的背景区域色彩应尽量一致,宜采用白色或浅色墙面。在室内照明环境下采集(无专用补光光源),面且不受室外自然光的影响时,照明光源最好位于采集对象的正上前方或正上前方的左右两侧,主光源与采集对象头项的重直高度应不小于0.5m。主光源距采集对象的斜线与其水平线的卖角应小于40°如果还有其他光源存在,光源的位置最好位于采集对象的后方,但要避免采集时光线进入镜头,10 GA/T 1324—2017避免光源在采集对象的头顶正上方,形成顶光,避免光源偏在采集对象的任何一侧,形成高反差(阴阳脸或鼻部的明显阴影)。见图A.7.[图] A.7错误的照明光源位置图A.3.3受到室外自然光源影响时位置的选择规则如果采集点有较大面积的窗户或门,室外自然光线强烈,且无法避挡。采集对象最好面对室外自然光线射人方向,顺光进行采集,见图A.8,图]A.8正确的室外自然光源位置[图]1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