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6.2课《插秧歌》课文解读
目 录
1.《插秧歌》诗文赏析
2.天真杨万里
3.浅论杨万里农村题材诗歌
4.杨万里的咏物哲理诗
5.杨万里《插秧歌》: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的景象
6.两首有关插秧的七绝,宋代才子擅长写景,五代高僧重在说理
7.12首最经典劳动诗词
1.《插秧歌》诗文赏析
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水稻的历史,插秧可谓是最具代表的劳作。诗歌开头一、二句就表现出插秧的繁忙。插秧不能失时。值此时节,农家无论男女老少,一齐来到田间,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抛”“接”“拔”“插”,四个动詞,生动形象地写出插秧的场景,准确具体。三、四两句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了插秧的艰苦。天公不甚作美,连连下雨,正插秧的农家人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这里,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不仅变化生新,而且也似在暗示: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地奋斗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比喻,使得枯燥的插秧一下子变得形象具体,制造出一种“活泼泼”的气势。雨势甚猛,尽管戴“盔”披“甲”,仍淋得浑身湿透,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插秧不辍,其艰苦可以想见,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藉此“一斑”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五至八句通过描写农家夫妇的对话及对话时的情态,进一步表现了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前四句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作者除了继续对活跃在画面上的农家夫妇进行点染外,还配上了声声入耳的画外音。“唤渠朝餐歇半霎”,这是写农妇招呼农夫小憩片刻,且去用餐。“朝餐”,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没有吃饭。要不是农事已紧张到极点,何至于此?“低头折腰只不答”,这是写农夫的反应。这里,“只不答”,不是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是没有答应“歇半霎”的请求。“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才是他的答话,意思是说,秧苗栽种没有完毕,怎么能歇得下呢?最后,诗以“照管鹅儿与雏鸭”一句看似直白无味的俗语收尾,一方面表达了农家对于劳动成果的珍惜之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诗的余味。让人联想到秧插上了,辛勤的劳作并没有结束,以后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此诗描写了最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然而我们却能在这平凡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情趣,以及人们对生活的认真。
2.天真杨万里
诗到宋朝,仿佛已是强弩之末了。
唐诗实在太宏大,太丰盛,太深厚,宋朝的诗人们在高山仰止的崇敬中也有了无路可走的困惑。“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没了能让万邦来朝的国力做后盾,连文化都失去了那样令人震撼的精神活力。宋朝的诗人们开始钻进书本,转向学术,曾经是诗坛主调的慷慨高歌渐渐化作富于哲理的深思低吟。“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自然也耐咀嚼,只是和唐诗相比,总少了些活泼的生气。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在一本正经的南宋诗人中,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
他的诗不像很多宋诗那样喜欢絮絮叨叨地讲理,只是一幅小景,一段行程,一只立在荷花花蕾上的蜻蜓,几缕拂过池面的柳絲。他的笔墨活泼得近乎天真,看上去简直不像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子,而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看任何事物都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能写出这样风格独特的诗,这位诗人的品性自然也与他人有些不同。
在刚刚考中进士,才当上零陵县丞的时候,他就跑去拜访被贬到零陵的抗金名臣张浚。张浚被当时在位的宋高宗厌恶,不仅别人不敢与他交往,他自己也闭门谢客,但32岁的杨万里连吃了几次闭门羹后,仍然不屈不挠地上门搅扰,直到张浚无可奈何,只好任他升堂入室。
张浚大概也没那么烦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后来入相,将杨万里升为奉新知县,“县以大治”。
隆兴二年,张浚去世,继任者是同为抗金名臣的虞允文。志同道合的人往往眼光相似,乾道六年,虞允文推荐杨万里任国子博士。
按照封建官场的潜规则,杨万里这就算是虞允文的人了。虞允文正直能干,在他羽翼下于公于私都没什么不好。不过能在采石矶以少胜多大败金军的儒将自然也有点脾气,侍讲张栻批评虞允文纵容外戚掌权,虞允文不悦,把他调出京城。
虞允文心胸并不狭窄,张栻受的处罚也不算严重。过个一年半载,等虞丞相消了气,说说情再把人调回来就是了。作为“虞允文的人”,杨万里大可不必为张栻出头而得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顶头上司。
但是杨万里坐不住了,他公开上疏挽留张栻,同时写信给虞允文,劝他“君子和而不同”,不必定要张栻走。虽然正在气头上的虞允文没听进去,但杨万里的举动传遍朝野,“公论伟之”。
虽然南宋国势艰危,但名臣辈出,也还守得住半壁江山。杨万里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