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31-2014亳白芍栽培技术规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2.020 B 30 安 徽 省 地 DB34 方 标 准 DB 34/T 231—2014 代替 DB34/T 231-2001 亳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zver.‘Bobaishao’cv. nov 文稿版次选择 2014 - 12 - 17 发布 2015 - 01 - 17 实施 安徽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I DB34/T 231—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修订。 本标准代替 DB34/T 231—2001 《白芍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与 DB34/T 231—2001 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亳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及附录 A、B 资料性内容; ——调整了结构,修订了范围、栽培技术、采收章节等内容; ——删除了“品种”章节内容及表 1、表 2 资料性内容; 删除了“土壤要求”章节, 其内容修改后, 合并入产地环境章节。 本标准由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徽井泉集团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省中药材质量检验中心(亳州市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所)、亳州市农业委员会、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谯城区农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丁军、冯永军、王德胜、吴雪、王敬才、李运华、姚道忠、张俊侠、李东跃、 张涛、侯效忠、牛伟、叶青、李贝蓓。 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 1 DB34/T 231—2014 亳白芍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亳白芍栽培技术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与初加工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亳白芍栽培生产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芍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Pall.) ,毛茛科(Ranunculaceae) 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 高 50~ 80 cm,根肥大,常呈圆柱形, 外皮棕褐色。 茎丛生直立。叶互生, 叶柄较长,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 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圆形、 椭圆形或披针形,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叶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 萼片发微紫红色,花瓣 6~ 9 片,粉红色或紫红色,花蕊鹅黄色, 雄蕊多数。花期 5~7 月。 以根入药。 3.2 亳白芍 亳白芍(Paeonia lactifloraPall. ‘Bobaishao’) ,安徽亳州区域内种植(或生产)的地道药材。 品质优良。 主要有蒲棒和线条两个农家品种。 线条叶芽大而长,生长周期 5 年~6 年,根细长、质实、粉性足、不中空;蒲棒叶芽小而密集, 生长周期 3 年~4 年,根短粗、质松、不分杈,4 年以上易中空。 2 DB34/T 231—2014 3.3 芍芽 亳白芍的繁殖材料, 带有芽头的根茎。 4 产地环境 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良好,附近没有化工厂或其他有污染物排放的工厂,远离主要公路 50 m 以上, 空气应符合 GB 3095 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 GB 5084 标准; 土壤应符合 GB 15618 二级标准。 5 栽培技术 5.1 选地和整地 种植应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无污染的壤土或粘壤土。土壤要深耕 30 ㎝ 以上,施 足基肥,整细耙平, 保持土壤疏松平整。四周开好排水沟。 5.2 繁殖 分根繁殖,亳白芍收获时,选择根茎健壮,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芍芽,加以分割, 分割时每块芍 芽上留饱满芽头芽苞 2 个~3 个。如不能及时栽种,选不积水的阴凉处,进行芍芽的短时沙藏保存, 遮阴保湿。 5.3 栽种 5.3.1 时间 9 月下旬至 10 月底。 5.3.2 方法 穴栽, 穴深 5 ㎝~7 ㎝,每穴放入芍芽1个, 芽头向上。蒲棒按行距 65 ㎝~70 ㎝、株距 30 ㎝~ 40 ㎝ 开穴,每 667㎡ 种植 2500 穴~3500 穴;线条按行距 65 ㎝~70 ㎝、株距 40 ㎝~50 ㎝ 开 穴,每 667㎡ 种植 2000 穴~2500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