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方法.docxVIP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方 根据不同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服务功能,开展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 价与等级划分,将重要性等级高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A.1数据准备 搜集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相关的各种专题图件与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土壤属 性、土地利用、地形以及长时间序列的NDVI、气象数据(气温、降水、太阳总 辐射量)等,完成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前的数据准备工作。 A.2评价方法 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开展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评价 内容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等。 A.2.1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 采用基于降水和蒸散的水量分解模型法进行评价。 WY = P - ET ET =( PET ET = ( PET、 P 1 +①—— k p L 「 PET (PET 1 + ① + P -1 式中:WY为地表总产水量,作为水源涵养服务能力的代用指标;P为多年 平均年降水量,ET为蒸散量,PET为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①为下垫面(土地 覆盖)影响系数,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取值(表A1)。该方法采用了高度概化的地 表覆盖因子,因此,需要对评价结果做不确定性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以确保 结果的可靠性。 表A1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参数。参考取值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高覆盖林地 低覆盖林地 灌丛 草地 人工 用地 其他 3取值 0.5 2 1 1 0.5 0.1 0.1 注:高覆盖林地为覆盖度>30%,低覆盖林地为覆盖度<30% A.2.2 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采用修正自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的土壤保持服务模型开展评价。 模型结构:气=Ap - A广 Rx Kx LxSx (1- C) 式中:Ac为土壤保持量,Ap为潜在土壤侵蚀量,Ar为实际土壤侵蚀量,R 为降水因子,K为土壤侵蚀因子,L、S为地形因子,C为植被覆盖因子。 R-降水因子 R=a](Zp2)/p f 式中:与为月均降水量,P为年均降水量,q=0.3589,片1.9462。 K-土壤侵蚀因子 K fcsan弟fcl-sfforg,fhisand fcsand = 0.2 + 0.3 exp [-0.0256 ms (1-msilt/100)] fcl si = [msilt/(mc + msilt)]0-3 forgc = 1- 0.25orgC /[orgC + exp(3.72 - 2.95 orgC)] fhisand = 1-0.7(1-ms/100)/{(1-ms/100)+exp[-5.51+22.9(1-ms/100)]} 式中:ms为土壤粗砂含量,msilt为土壤粉砂含量,mc为土壤粘粒含量,orgC 为有机碳含量。 L、S—地形因子 L =(刀22.13)m S = 10.8sin6+ 0.036K5° 16.8sinO— 0.5 5°3 10° 21.91sin0—0.96O 10° 式中:久为坡长(m), m为坡长指数,3为坡度(°)。 A.2.3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评价 采用风蚀模型法进行评价。 SL = (100/S2) xQmaxxexp(-50/S)2 S=150.71x(WFx£FxSCFxDxC)-0-3711 Qmax=109.8x[ WFx£FxSCFxDx(1- C)] 式中:SL为防风固沙服务能力指数;WF为气候因子;EF为土壤可蚀性因 子;SCF为土壤结皮因子;D为地表糙度因子;C为植被覆盖因子。 WF一气候因子 WF = Wf x-x SW x SD, SW = ET 一(R + /)气 / M g ETp Wf = i=1 之2 x N,ETp = 0.0162 x^^ (DT +17.8)。 500 d 丫 58.5 式中:Wf为风场强度因子;p为空气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常数;SW为土 壤湿度因子;SD为雪盖因子(本次取1); u2为风速,u1为起沙风速;Rd为月平 均降水日数;Nd为计算周期天数;SR为太阳辐射;DT为平均温度;ETp为潜在 蒸发量;R为平均降水量;I为灌溉量(本次取0)。 EF—土壤可蚀性因子 29.09 + 0.31sa + 0.17si + 0.33sa / cl - 2.59OM - 0.95caco EF = 3 100 式中:sa为土壤粗砂含量;si为土壤粉砂含量;cl为土壤粘粒含量;OM为 有机质含量 ;caco3 。为碳酸钙含量。 SCF—土壤结皮因子 式中:cl为土壤粘粒含量;OM为土壤有机质含量。 D一为地表糙度因子 x 100-生 x 100 l1 J 式中:l2为直线距离;l1为地表距离。 C—植被覆盖因子 C=EXP (-axNDVI /(b -NDVI)) 式中:a取2,b取1,NDVI为归一化植被指数。 A.2.4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