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1 课 仿生建筑大比拼(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绘制仿生建筑模型的三视图
2、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仿生建筑模型
3、能制定测试方案,测试仿生建筑模型的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选材、绘图、制作、调试等工程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实践的兴趣,体验科学、技术、工程、美术的
整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仿生建筑模型的制作工艺
难点:绘制“三视图”,制定测试方案
三、教学准备
PPT 课件、木板、砂纸、竹条、剪刀、胶棒、圆规、直尺、丁字尺、曲线板、
胶枪、手锯、电钻、刻刀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调研、分析、构思设计出制作仿生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案,
并通过修改、完善设计方案,最终筛选出最佳方案。这一节我们根据改进后的设
计方案完成制作
(二)探究与实践
制作
工程的核心是建造,模型制作的重点是制作方法与工艺。制作是研发仿生建
筑模型的关键过程,也是动手实践的过程。制作将从绘图、选材、制作步骤等方
面进行
绘图根据改进后的制作方案,使用丁字尺、曲线板等绘图工具,绘制出
仿生建筑模型的图纸
选材图纸绘制出来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自己
的方案,选择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的材料。也可以从下面材料中选取合适的材料
制作根据图纸和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工艺,制作仿生建筑模型。
提示:制作前要先阅读工具的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操作时注意安全
(1)制作底盘
先在木板上画出半径为 15 厘米和 11 厘米的同心圆,在泡沫板上画出半径为
15 厘米的圆,接着用手锯沿线锯下木板或泡沫板,锯板时,锯片要与木板或泡
沫板保持垂直。然后用砂纸将边缘打磨光滑。最后用胶枪将木板和泡沫板粘接在
一起,并用电钻打孔固定
(2)安装竹条
先将底座内圆分为 12 等份,每份弧线对应的圆心角是 30 度,画点时可借助
量角器或 30 度的直角三角板。再使用电钻在定位点上打出 2 厘米深的孔,然后
把竹条截成 38.5 厘米长,将一端插入底座孔中,另一端插入过圆心对应的另一
个孔中,照此方法依次将 6 根竹条插好。最后用两个直径分别为 16 厘米和 10 厘
米的竹条圆圈,分别盖在竹条搭的球形面上,用细金属丝将横向与纵向的竹条绑
在一起。
(3)安装采光元件
先将电池盒、开关用双面胶固定在底座上,将 LED 灯固定在竹条框架上,再
将 LED 灯采用串联的方式与电池盒、开关连接在一起,形成电路(注意电路开关
要安置在离门口近的地方,方便控制)
(1)粘结外墙
先在彩纸上画出相距 17.3 厘米的两条平行线。接着将一条线从纸边开始每
隔 6 厘米画一个点,在另一条线上距纸边 3 厘米处画点,再以此点开始每隔 6 厘
米画一个点,然后将两条线上的点依次连接画线,用剪刀沿线将纸条剪下。最后
在竹条上均匀涂抹胶水,将纸条依次粘在竹条框架上,形成球形音乐厅的外墙体。
(2)美化外观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审美,先在音乐厅周围制作诸如花、草、树木、旗子、
路灯等景观,然后在音乐厅底部四个角各固定一个金属钩码或大螺丝帽作为配重,
用以增加音乐厅的稳定性
交流整理制作过程资料,交流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测试
制作完成后,仿生建筑模型能否达到我们设计的效果,需要对制作的仿生建
筑模型进行测试、评估与优化。
先制定测试方案,依据下面的提示制定测试方案
提示:1. 按照不同的任务模拟相应的环境。
2. 按照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测试方案。
3. 使用测试方案进行多次检测,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是否可靠、功能是否达
到设计要求
测试方案
选择任务:建造一所能在水中漂浮的音乐厅模型
设计要求:模型能在水中漂浮且稳定,电器系统运行正常
测试方案:取一个大玻璃缸,放入水模拟水域环境,将建筑模型轻轻地放入
水中观察模型的漂浮状态以及在水中的稳定性,然后按下开关测试灯光运行情况。
多测试几次,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根据测试方案,对仿生建筑模型的效果进行多次测试,并把测试的结
果记录下来
评估:从成本、功能、工艺和系统结构等方面评价仿生建筑模型是否达到预
计的效果。
优化:根据测试和评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