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_T 286.5-2012(2015)珠茶 第5部分:精加工技术规程.pdf

DB33_T 286.5-2012(2015)珠茶 第5部分:精加工技术规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7. 020tox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86.52012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技术规程Gunpowder tea Part 5: Technological practice for refinery processing2012-06-25发布2012-07-25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 286.52012前言DB33/286《珠茶》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茶树良种繁有:一一第2部分:苗木:第3部分:裁培管理:第4部分:采摘与初加工:第5部分:精加工;一珠茶第6部分:商品茶。本部分是DB33/286的第5部分本部分是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要求进行起草。本部分代替了DB33/T286.5-2000《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与DB33/T286.5-200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本部分增添了精加工过程中工艺要求、对各工艺的目的、技术要求,在本标准中作了具体表述:一将原标准的附录A,主要作业操作技术要求归入在本部分各工艺中。一删减了原标准4原料(毛茶)条款表1原料加工定级、表2原料定级要求、9卫生条件中9.1、9.2、9.3的规定本部分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提出,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华大制茶有限公司、崃州市瑞兴茶业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集团茶叶研究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陆兴、王兵、王金贤、胡迪钧、陆德隧、葛水梁、宋正、陈志华。本部分代替了DB33/T286.5-2000,DB33/T286.52000为首次发布。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I DB33/T 286.5—2012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技术规程1范围DB33/286的本部分规定了珠茶精加工的传统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原料验收、拼和、付制、工艺原则、工艺要求、成品拼配、包装、质量检验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以平炒青为原料的珠茶精加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茶取样DB33/T 627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DB33/T 672茶叶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 1筛号茶mesh number tea珠茶加工共用14种筛号,即3.5孔、4孔、4.5孔、5孔、6孔、7孔、8孔、10孔、12孔、16孔、24孔、36孔、60孔、80孔。经平面圆筛机筛分后,以相应筛孔命名的各筛底茶叶,如5孔筛的筛底、6孔筛的筛面命名为5孔茶。3. 2在制品tea processing product毛茶经过分筛后在精制过程中流转的筛号茶。3. 3半成品tea semiproduct完成精制各工序待拼配入库的茶叶。3. 4保质茶highquality tea DB33/T 286.5—2012为调剂各级成品品质的优质茶。3. 5生傲熟取primary and refinery processing以妙车工序为界,炒车前的加工为生做,炒车后的加工为熟取。3. 6火功huogong炒车工序中炒制时间与温度的综合程度,3. 7紧门 final reciprocating sifting珠茶用圆筛机或雨茶用抖筛机对面庄茶最大筛号的限定。3. 8规格specification成品茶面庄、下段的筛号大小区间及比例。3. 9关砂sand removal fanning用风选机去除茶叶中砂石、铁质等重质杂质的作业。4原料验收4.1企业应建立原料基地,从源头控制原料的安全卫生质量,宜将初制茶厂原料加工纳入管理。4.2原料进厂时应按GB/T8302进行托样。样品一式两罐,每罐约500g,一罐用于品质验收及拼和付制,另一罐用于理化检测及留样。4.3进厂原料应及时进行感官检验和理化检测。感官检验共有八项因子,外形四项,包括颗粒、整碎、色泽、净度:内质四项,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理化检测项目为水分、灰分和粉末。4.4凡灰分超过标准要求的原科应退货,含水率超过8%的原料,应及时复火后再入库。4.5进厂原料应建立登记台帐,入库后应做好标识。标识内容包括编号、品名、等级、数/重量、产地等。5原料拼和、付制5.1不同产地、不同季别的原科毛茶应经合理拼和后再付制5.2原料在定级定价的同时,应按该批原料所取的骨干成品为主级进行加工定级。同一加工级别的原料经品质排队后,根据成品主级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拼和。5.3珠茶加工实行原科单级付制、成品多级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