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_T 2871-2011猪萎缩性鼻炎检疫技术规范.pdf

SN_T 2871-2011猪萎缩性鼻炎检疫技术规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871—2011猪萎缩性鼻炎检疫技术规范Quarantine protocol for swine atrophic rhinitis2011-05-31 发布2011-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2871—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修改采用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o9版)(Manualofdiagnostictestsandvaccinesforterrestrialanimals)第2.8.2章制定。主要修改如下:本标准完全采用了OIE规定的病原分离、鉴定方法;一本标准增加了病原的生化鉴定的具体指标;一本标准删除了OIE中提到但没有具体步骤的核酸鉴定方法和血清学方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焱、吴晓薇、侯玉峰、方绍庆、刘骏、王凯民、彭小莉、蒋鲁岩、唐泰山、张常印。I SN/T 2871—2011猪萎缩性鼻炎检疫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猪萎缩性鼻炎的病原的临床诊断、分离鉴定、毒素鉴定,可用于该病的检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本标准适用于猪萎缩性鼻炎的检疫。2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R(swineatrophicrhinitis):猪菱缩性鼻炎Bb(Bordetellabronchiseptica):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NPAR(non-progressing atrophic rhinitis):非进行性菱缩性鼻炎PAR(progressiveatrophicrhinitis):进行性菱缩性鼻炎Pm-A:A型荚膜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D:D型荚膜的多杀性巴氏杆菌T+Pm(toxigenicPasteurella):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4AR的检疫方法4.1AR临床诊断4.1.1AR的相关资料参见附录A。对仔猪群应检查下列症状:有一定数目的仔猪流鼻液、流泪、鼻塞或咳嗽,但无热,个别鼻液混有血液。一些仔猪发育迟滞、犬齿部位的上唇侧方肿胀。4.1.2对育成猪群和成猪群应检查:a)鼻塞,不能长时间将鼻端留在粉料中采食;b)两侧内眼角下方颊部形成“泪斑”;c)鼻部和颜部有如下变形;1)上短缩,前齿咬合不齐;2)鼻端向一侧弯曲或鼻部向一侧歪斜;3)鼻背部横皱褶逐渐增加;4)目眼上缘水平上的鼻梁变平变宽。d)伴有生长欠佳。4.1.3检疫猪群发现有上列症候群,可以临床上初步诊断猪群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I相菌的感染或1 SN/T2871—2011与产毒素性多杀巴氏杆菌的混合感染,需要进行细菌学试验予以确诊+4.2AR培养鉴定4.2.1病料采集根据猪只天小准备棉拭子的长度和粗细,包装密封,高压消毒。将疑似仔猪仰卧保定,泪斑明显的哺乳猪根据情况采用合适的保定方法,将鼻盘部用75%的酒精擦净、消毒。将灭菌拭子放入鼻腔中,先通过前庭弯曲部,直达鼻道中部,旋转拭子将鼻分泌物取出。将拭子放入灭菌的空试管中(不要贴壁推进),或将拭子放非营养性的培养基中(如:磷酸盐缓冲液),样品放在4℃~8℃保存。解剖猪时,鼻锯和鼻手术部位应用火焰消毒,拭子由鼻中隔插人筛板,采集两侧鼻腔后部的分泌或拭子由声门插人达气管下部,在气管壁旋转拭子取出气管上下部的分泌物。同时在肺门部位采集肺组织,如有肺炎可在病变部采集组织块;也可以用拭子插入肺断面采集肺液和破碎组织。采集的样品24h内送到实验室接种选择性培养基。4.2.2病原培养培养基制备用水符合GB/T6682的要求。使用改良的Knight培养基;KPMD培养基、改良的麦康凯培养基、改良的Smith-Baskerville培养基,具体配制方法见附录B。病原分离培养所有病料都直接涂抹在干燥的选择性平板上。分离Bb可以接种于改良的Knight培养基和KPMD培养基;分离Pm可以接种于改良的麦康凯培养基或改良的Smith-Baskerville培养基,如采集的样品在4℃~8℃24h以后运输送到实验室的,接种小鼠来提高Pm的分离率,再通过相应的细菌镜检和生化反应,鉴定Bb和T十Pm这两种细菌。Pm分离物特性鉴定.1Pm一般特性鉴定.1.1T+Pm改良的麦康凯培养基的可疑菌落特征是菌落直径约1mm~2mm,圆整、光滑、隆起、透明,菌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