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VIP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任务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5分钟 5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 苏 轼 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 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 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 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诗人选取了“晚照”“前村”“夕烟”等典型的意象,营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 B.颔联以声衬静,高高的阁楼上传来清亮的下棋声,虽有声音,但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 C.颈联中,诗人说被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怨恨的,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旷达,又有一点自嘲的意味。 D.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由此转向悲伤。 解析 D项,尾联中,诗人看到被贬之地的风光像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就如同在蜀江边的家乡一样,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答案 D (2)(表达方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6分) 答案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前两联选取了“晚照”“乔木”“前村”“夕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②直抒胸臆。诗歌后两联写诗人被贬远地却不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风景优美,如同家乡蜀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频酌淮河水[注] 戴复古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注] 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和约,于是宋、金呈划淮而治的局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由诗人饮淮河水起笔,写其不断地畅饮淮河水,并着一“频”字,形象地表现出其对此水的无限深情。 B.诗的第三句中“水多咸”既是写实,东南近海,水常有咸味,又暗讽南宋最高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 C.诗的第五句进一步写出淮河水的美,春风吹拂,绿波荡漾;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 D.诗人杨万里有“人到淮河意不佳”之句,本诗第七、八句和此句一样,都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之思和忧愤之情。 解析 C项,“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分析错误。“郁郁”此处意为旺盛的样子,应是借淮河的美景来委婉传达对中原抗金军民的崇敬之情。 答案 C (2)(表达方式)全诗各句均不离“水”字,虽皆为咏水抒怀但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①诗歌第一、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描写诗人到淮河频频畅饮淮河水,表达了诗人对淮河水的无限深情;②第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以东南水咸来衬托淮河水味美,表达诗人对中原故土的热爱;③第五、六句从视觉来写,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表达诗人对中原地区的眷恋之情;④第七、八句直抒胸臆,写淮河北岸的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诗人劝解他人不要饮用,透露出其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2022·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节选) 苏 轼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头诗人描摹烟江叠嶂总貌时就定下全诗基调:着眼高远、视野开阔、气魄宏大。 B.“积翠”言翠色之浓,“浮空积翠”即“积翠浮空”,千叠山积蓄无穷翠色,在远空浮动。 C.“萦林络石隐复见”生动描摹出两崖绝谷中青葱的树林和陡峭的岩石若隐若现的情状。 D.诗中描摹的画面景物高低远近,层次分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相衬,疏密有致。 解析 C项,“生动描摹出两崖绝谷中青葱的树林和陡峭的岩石若隐若现的情状”错误,“萦林络石隐复见”描摹的是百道飞泉穿林绕石,泉水若隐若现,最终“下赴谷口”。 答案 C ★(2)(表现手法)这首诗歌表现出作者以诗摹画的高超表现力,请试赏析“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6分) 答案 ①虚实结合(想象)。高且远的浮空翠色中,哪儿是云哪儿是山呢?激发了读者的艺术想象力,想象“烟空云散”之后山形显露。②化静为动。读者仿佛看到浮空的云烟舒卷流荡,渐渐逝去,露出了叠嶂高峻雄伟的形貌。静中显动,化静止的空间画面为流动的时间过程。 4.(2022·湖北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腊前月季 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①已剥胭脂笔,四破②犹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