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150B 52S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1080.3-2006建鲤养殖技术规范第3部分:鱼苗、鱼种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jian carp culturePart 3: fry and fingerlings2006-01-26 发布2006-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 1080.3—2006前言SC/T1080《建鲤养殖技术规范》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亲鱼;第2部分:人工繁殖技术;第3部分:鱼苗、鱼种;第4部分:鱼苗、鱼种培育技术;第5部分:食用鱼池塘饲养技术;第6部分:食用鱼网箱饲养技术;本部分是SC/T1080的第3个部分。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建新、朱健、龚永生、张建森、孙小异。17
SC/T 1080.3—2006建鲤养殖技术规范第3部分:鱼苗、鱼种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鱼苗、鱼种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建鲤鱼苗、鱼种的质量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推。GB/T 11776—1989草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SC/T 1080.1建鲤养殖技术规范第1部分:亲鱼3苗种来源3.1鱼苗:由符合 SC/T1080.1规定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的后代。3.2鱼种:由符合3.1规定的鱼苗经池塘或其他方式培育的鱼种。4鱼苗质量4.1外观4.1.1肉眼观察95%以上的鱼苗应符合GB/T11776一1989中3.1的规定,且鱼体透明,有光泽。4.1.2集群游动,行动活泼,在容器中轻微搅动水体,90%以上鱼苗有逆水能力。4.2 可数与可量指标4.2.1可数指标:畸形率≤3%;伤病率≤1%;红色个体≤2%。4.2.2可量指标:95%以上的鱼苗全长应达到0.7cmc5鱼种质量5.1外观5.1.1体形正常,鳍条与鳞被完整,体无损伤,已具有成鱼的特征。5.1.2体表光滑有黏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5.2 可数与可量指标5.2.1可数指标:畸形率≤1%;伤病率≤1%;红色个体≤2%。5.2.2可量指标:各种规格鱼种的体重实测平均值与每千克重尾数见表1。5.2.3越冬鱼种的体重:南方应达到表1所列数值的90%以上,北方应达到85%以上。5.3 病害不带有任何传染性疾病。19
SC/T 1080.3-—2006各种规格鱼种的体重实测平均值与每干克重尾数表1体重全长体重全长体重每千克重尾数全长每千克重尾数1每千克重尾数尾1尾尾cmgcmgcmg1.78.3212014.348.3820.70.119 0918.08.39.4810514.751.6719.42.00.166 2509217.52.30.205 0008.710.8315.056.99842.79.011.8915.362.1516.10.263. 7889.313.117615.767.0514.93.00.392 57814.586916.071.8213.93.30.581 7289.66216.376.6513.03.70.761 31410.016.204.01.0595210.317.7656.316.780.5412.44.373010.719.5551.217.083.5612.01.3717.388.3211.34.71.7557111.021.3646.811.323.6342.317.792.9810.85.01.9850538.918.098.5910.15.32.2511.725.734449.75.72.6537712.028.0535.718.3103.559.23.2031212.330.9832.318.7108.756.025333.2130.18.66.33.9512.719.0115.8419.3121.358.24.5821813.035.0828.56.77.87.05.2219213.337.5426.619.7128.7813.724.520.0134.817.47.35.8917040.8813814.044.4322.57.77.266检验方法取样:按 GB/T 11776—1989 中 7.1执行。6.1全长测量:用标准量具逐尾量取吻端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6.216.3称重:吸去鱼体表面附水,称重。6.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YB 191.7-2001铬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硫含量.pdf
- QB 2238-1996强化营养盐.pdf
- SN_T 3863-2014出口食品中水溶性碱性着色剂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175.pdf
- SN_T 4402-2015入境废纸卫生处理规程.pdf
- SYT 5794-1993钻井液用磺化沥青类评价方法.pdf
- QX_T 237-2014风云极轨系列气象卫星核心元数据.pdf
- SJ_T 11461.3-2016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 第3部分:显示屏分规范.pdf
- SL 166-2010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pdf
- QB_T 5067-2017家具用聚氯乙烯人造革.pdf
- SY_T 6896.4-2018石油天然气工业特种管材技术规范 第4部分:钛合金套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