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家用缝纫机QB/T 2145--95梭·床体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家用缝纫机梭床体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JA、JB型家用缝纫机的梭床体。引用标准2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 2828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2829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缝纫机包装ZBY 17004缝纫机烘漆技术条件ZBY17022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QB/T 1572产品分类33.1″形式梭床体分为前开式、后开式两种。3.2结构尺寸结构尺寸见图1、图2。1996--06-01实施中国轻工总会1995-0-24批准11
QB/T 2145 - 952-05.50.6.810-04.038°t042.6 +8:0064. 55 +0.03.·1校床体;2一梭床销图1后开式梭床体
QB/T 2145-952-.05.5062AL064.55 +0.03.810-8. 9*042. 60 +0.119+-0.080051 +0.22+ 0:1010.6-0.03图.2前开式梭床体*4
B/T2145-954技术要求梭床体64.55mm轴线对Φ42.6mm孔内壁圆跳动不大于0.06mm。4. 14.2Φ42.6mm内径高度为4.6+g08mm。摆梭配合内径为@42.6+mm。4.3梭床圈平面对梭床脚平面距离为 0.6-.amm。4.4梭床脚内径为Φ64.55+mm。4.5前开式梭床体的梭床圈配合内径为51+:mm。4.6梭床体两安装孔的距离为Φ62.5土0.15mm。4.7两梭床销孔的距离为Φ46.8士0.125mm。4.8@42.6mm孔内壁及摆梭配合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4.9梭床圈配合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um。4.10底平面A的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4. 11梭柄槽等过线部位应光滑,不得有缺口、锐梭等缺陷。4.12Φ42.6mm内圆与平面不允许有砂眼等缺陷。4.13不加工表面应电镀或烘漆。电镀表面无锈蚀、剥高,烘漆表面无脱漆。4.145试验方法5.1梭床体轴线对孔内壁的圆跳动用图3所示专用量具按下列方法测量。a.将被测梭床体安装在专用量具上,使梭床体平面与量具平面紧密接触。b.将专用量具上百分表与梭床体孔内壁接触;并校正为零位。c测试部位自一个梭床盖螺孔中心线到另一个梭床盖螺孔中心线为止。d向同一方向旋转专用量具转盘,百分表示值差即为被测数值。图
OB/T 2145 - 955.24.6mm高度用图4所示专用量具按下列方法测量:用标准块校正专用量具上千分表为零位。b.以梭床圈配合平面为基准,自一个梭床盖螺孔中心线到另个梭床盖螺孔中心线为有效测量距离,向同方向旋转,测量底平面所有各点。千分表示值差即为被测数慎。图5.3摆梭配合内径用专用塞规测定5.4梭床圈平面对梭床脚平面距离用图5所示专用量具按下列方法测量图-
QB/T 2145- 95.用标准块校正专用量具上百分表为零位。b.以梭床圈乎面为基准,测量5.5两孔前后处梭床脚平面任何一点,其百分表示值差即.为被测数值。5.5梭床脚内径用专用塞规测定。5.6前开式梭床体的梭床图配合内径用专用塞规测定。5.两安装孔的距高用专用量具测定。5.8两梭床销孔的距离用专用量具测定。5.942.6孔内壁及梭架底平面表面粗糙度在光照度600士2001x光线下,检验距离为300mm,用目测与相应的表面粗糙度对板比较判定。5.10梭床圈配合平面表面粗糙度在光照度600士200lk光线下,检验距离为300mm,用日测与相应的表面粗糙度对板比较判定。5.11底平面A表面粗糙度在光照度600±200x光线下,检验距离为300mm,用目测与相应的表面粗糙度对板比较判定。5.12梭柄槽等过线部位应光滑,不得有缺口、锐梭等缺陷,用目测与标样比较判定。5.13@42.6mm内圆与平面不允许有砂眼等缺陷用目测判别。5.14电镀件按QB/T1572中7.1条规定检验烘漆件按ZBY17022中4.1条规定检验6.检验规则6.1出厂产品必须经生产厂质量检验合格并附有检验合格证。6.2.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例行检验)两类。6.2.是出厂检验产品交货时收货方有权按本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验收。6.2.2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需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 6 个月应周期性进行→次检验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上级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2.3产品质量特性及检验分类产品质量特性及检验分类见表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B_T 5333-2018朗姆酒.pdf
- SN_T 3701.8-2014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技术要求 第8部分:玻璃生产和玻璃加工机器.pdf
- SCT 1009-2006稻田养鱼技术规范.pdf
- SL 222-2013农村水电供电区电力系统设计导则.pdf
- QBT 2398-1998糖用甜菜术语.pdf
- SB 10127-1992和面机技术条件.pdf
- QB_T 1639-2014陶瓷模用石膏粉.pdf
- YD 723.2-2007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 第2部分:铝塑复合带.pdf
- RB_T 021-2019检验检测关键消耗品供应商评价规程.pdf
- SNT 1213-2009入出境列车除鼠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