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方碑》版本流传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衡方碑》版本流传考 衡方碑是汉代魏魏真桓衡府国王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建于东汉建宁元年9月(公元168年)。碑原立于山东汶上县, 现藏山东泰安岱庙碑廊。碑高240厘米, 宽110厘米。碑阳刻文23行, 满行36字, 计815字, 字径4厘米, 隶书。碑阴存题名两列, 字已严重漫漶。碑额阳文隶书两行共10字, 为“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字径9厘米, 两行之间有竖格线。《衡方碑》存世所见最早拓本为明拓本, 第六行“都尉将”之“将”字未损。 《衡方碑》笔健骨壮, 朴茂雄强, 意态高古, 自宋欧阳修以来, 迭经著录, 为著名汉碑之一, 备受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青睐。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称:“是碑书体宽绰而阔, 密处不甚留隙地, 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盖其书势在《景君铭》、《郑固》二碑间也。”何绍基评此碑:“方古中有倔强气。”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称其:“字体方正深朴, 与《张迁碑》可以伯仲。”刘熙载《书概》则云:“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 严密如《衡方》、《张迁》, 皆隶书之盛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凝整则有《衡方》。”杨守敬《平碑记》认为:“此碑古健丰腴, 北齐人书多从此出, 当不在《华山碑》之下。”姚华《弗堂类稿》跋此碑云:“《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 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 从严整中出险峻。”现代杨震方《碑帖叙录》谓:“此碑是北魏洛阳书风之源。”古今书坛取法此碑者不乏其人, 其中清代伊秉绶从此碑脱化而出遂成为一代大师。 《衡方碑》艺术特征: (一) 纸背密度的变化 用笔以中锋为主, 行笔迟涩, 提按不甚明显, 相对《曹全碑》, 左右开张的“蚕头燕尾”笔势不甚张扬。横画几无粗细变化, 始终起伏不大, 写来粗壮厚实力透纸背, 雁尾在整个线条中显得隐约含蓄。《衡方碑》的线条基本上继承了篆书中锋圆融的特征, 但又与篆书行笔匀称的运动特色截然不同, 它饱满粗重、丰腴朴实, 运笔的受力点和速度在线条内多有变化, 或粗或细、或直或曲, 起笔或方或圆、或轻或重, 转折或方折、或圆融等, 都呈现了无穷的变化和无尽的意趣。 (二) 《衡方碑》与“归”字形貌相调和 《衡方碑》的艺术性格是结构笨拙, 其形式特征是在严整中出险峻。但“笨拙”并不呆板, 如“君”字, 第一横画方起上扬, 另外两横画向左延伸外张, 而其势则在下部“口”字右偏中得以调和;像“归”字右部上松下紧, “碑”字左右错落, 它们都在相互错位中寻求统一对比之势。《衡方碑》体态多取纵势, 字形以长为主, 以扁方为辅, 风貌古朴。“肇”字第一横画破格加长且平稳扎实, 使得上半部端正宽大而厚实;但“聿”部紧缩倾斜, 却完全起到了调节整个字变化的作用;三部分对比强烈又不显得突兀, 倒有一股郁勃之气充溢字间。 (三) 求灵,明确处求“真”字的正字、“”字分类 《衡方碑》字形多呈长方, 周边充实。笔画布局排列停匀, 外围留地很少, 有刻板排列的感觉。但细加推审, 则觉其体其势齐而不呆、整而不板、寒而不闷、厚而不满, 无一不苦心经营极尽变化之能事。并且, 于方正中求灵动, 茂密处求空灵, 似欹斜而返正, 宛若天成。如“寮”字的宝盖取篆意, 呈合抱势延伸;中部“目”字呈正体形布置, 其脚点对称放置, 整体端庄稳定。而“道”字, 将末笔捺平摆;“谥”字右上部用一横代之, 使整个字左长右扁。且“道”、“谥”字波画均取收势, 使之庄严肃穆, 稳如磐石。这些字, 字字显得雍容阔绰、威武雄壮, 仪态上确有颜真卿楷书堂堂正正、气宇轩昂之气象, 无怪乎清翁方纲观此碑发出了“书体宽绰而阔, 密处不甚留隙地, 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的慨叹。另外, 此碑在字与字、行与行的排列上都很少留白, 格满行密, 这又是《衡方碑》的显著特点之一。 (四) 直笔笔笔的应用 表面看去, 《衡方碑》笨拙古老, 体态不合常情, 缺乏柔情, 但这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衡方碑》的审美特色。这种效果的产生, 来源于《衡方碑》的用笔。细加推究, 其用笔扎实沉着, 粗壮劲挺, 多用直笔, 少用曲笔, 以直笔为主, 曲笔辅之, 偶有率意, 达到了既古朴又灵动的效果。并且, 线条平实无华, 给人以凝重沉稳的感觉, 虽端正但不板滞, 既劲健沉着又雄强挺拔, 看似平淡实为奇崛。如“元”字, 前三笔轻盈, 惟竖弯钩稍重, 且呈放势, 与左下撇形成了对比关系;“亮”字的最后一笔, 一反平波不钩的常规, 极尽上挑, 草意毕现。这类钩的写法, 成为《衡方碑》用笔的一大特点。“秋”字的右上点, 也用草意。从这些字看, 许多方面仍有“简书”遗韵。 因此, 《衡方碑》的审美特质, 不仅强烈地表现了汉代浑然朴实的时代特征, 同时也构成了汉代碑刻艺术重气势、讲古拙的基本风貌。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