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朝西域音乐考述
西域音乐的起源
西汉以后,西晋统一了中原,但很快全国发生了严重的灾难。社会生产崩溃,到处都是伤口,生灵倒在地上。此外,八王起义给国家带来了混乱。到了东晋和南朝,统治集团和地主、土豪强占土地,苛捐重税,争夺无厌;因此社会经济不能得到发展,而人民仍然难以安居乐业。在华北方面,又有五胡十六国,行使其非常残暴的统治,西晋时代遗留下来的生产组织完全被破坏了。在这各地糜乱、经济凋蔽的情况下,不但那不绝如缕的古代雅乐早已灭亡,就连那汉魏时代的乐府也很多都已失传了。在这时期,我国固有的乐音文化处于非常衰落凋零的境地。但是,由于外族在华北的统治、由于佛教势力的强大、又由于中国和西域各国之间商业的日趋繁盛,西域人大量移居于关内,而西域音乐在北朝外族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也大量传入,盛极一时,逐渐与中国民间音乐相融合而成为隋唐音乐的胚胎,北魏时,西域人移居到中国的情形,在《洛阳伽蓝记》里有一段记述是很具体的:“……西夷来附者处崦嵫馆,赐宅慕义里。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闾阖填列,青槐荫柏,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卷三)
在北朝时代,从西域传入的主要是下列各国的音乐:
一、天竺,即今之印度。前凉张重华占据凉州(在甘肃)时,天竺重四译来贡男伎,后其国王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西域各国,特别是黾兹,都信奉佛教,深受印度文化的濡染;西域诸国的音乐“多演释氏之词”,就可知其音乐的根源了。
二、黾兹,即今之新疆库车县地。《大唐西域记》云:“屈友国(旧曰黾兹)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晋记·四夷传云》:“黾兹国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据此可知黾兹是完全接受印度佛教文化的国家,它的音乐也必然是印度音乐的支流。后凉吕光(氐)灭亡了黾兹,获得了它的音乐,吕氏亡后,其乐分散,后魏平中原复获之,其声后多变易,至隋有西国黾兹、齐朝黾兹、土黾兹等凡三部。
后周武帝时聘突厥女阿史那氏为后,西域诸国来媵,于是黾兹、疏勒、康国之乐大聚于长安,胡人令羯人白智通(黾兹人)教习,杂以新声。这时西域音乐在北朝达到了空前的盛况。
(周)“太祖辅魏之时,高昌欵附,乃得其伎,教习以备飨宴之礼;及天和六年,武帝罢掖庭四夷乐,其后帝娉皇后于北狄,得其所获康国、黾兹等乐,更杂以高昌之旧,并于大司乐习焉;采用其声,被之钟石,取周官制以陈之”,(《隋书.音乐志》)这段文字说明北周的乐官仅然采用西域音乐,作为朝廷、宗庙的典礼音乐了。
三、西凉,即甘肃敦煌县地。后凉吕光、北凉沮渠蒙逊(匈奴人)据有凉州时,改造黾兹乐而成的,号秦汉伎,又称西凉乐。其中舞曲有《于阗佛曲》,这显然是一种印度佛教的乐曲;西凉乐可能包含很多佛教音乐,故称“西凉乐最为闲雅”。
四、高昌,即新疆吐鲁番地,高昌乐地是黾兹乐与中国音乐杂糅而成的,于北周时传入。
五、康国,即中亚细亚萨马尔罕地,在周武帝娉突厥女时,康国、黾兹音乐同时传入。
六、安国,即中亚细亚阿富汗北“布哈拉”地,在后魏平冯氏(北燕)通西域时传入中国。
七、疏勒,即新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两地。疏勒乐大概和安国乐同时传入。
随同上述西域各国的音乐而传入的乐器,种类繁多,如:竖箜篌、卧箜篌、琵琶、五弦琵琶、笛、箫、贝、铜角、笙、铜钹、铜鼓、毛员鼓、都昙鼓、羯鼓、答腊鼓、腰鼓、鸡娄鼓、齐鼓、擔鼓、正鼓、和鼓、筚篥、双筚篥等。从这些乐器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多数是敲击乐器,最重要的乐器是琵琶,是曲项琵琶有四相而无品,弹时以木拨鼓弦,直至唐贞观时太常乐士裴神符(七世纪中叶)开始废木拨而用手指弹奏,叫做“搊琵琶”,而琵琶演奏家叫做“搊弹家”,但是他的改革经过了很长时期才被一般音乐家所采用。白居易《琵琶行》云:“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薛逢《听曹刚弹琵琶》云:“禁曲新翻下五都,四弦
在南北朝时代,古代雅乐久已失传,北朝统治阶级都提倡来自西域的音乐,草偃风从,盛极一时,而胡乐在南朝也相当流行。后魏拓拔氏传入中国的鲜卑民歌,南朝就深爱好之;梁、陈以后列入鼓角横吹,与南朝音乐对峙。这些歌曲“其不可解者,咸多可汗之辞,”“陈后主……遣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酒酣则奏之”,所谓代北就是指鲜卑歌曲,梁武帝笃敬佛法,制定演述佛法的乐曲十篇,名为正乐列入鼓吹乐;又有法乐童子伎,童子倚歌梵呗,总之,通过佛教的势力,西域音乐在南朝也得到了散播的机会。
长期在外族音乐和外族乐器的强大影响下,中国乐制陷于异常混乱的局面,当时流行的音阶有两种(下图乙、丙),都和古音阶不同(下图甲),其差别在于半音的位置。
《隋书·音乐志》云:“今乐府黄钟乃以林钟为调首失君臣之义,清乐黄钟宫以小吕为变徵,乖相生之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