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1)体例
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
(2)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排比。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1.明确字音
芣苢(fú yǐ) 掇(duō) 捋(luō)
袺(jié) 襭(xié);(二)初读课文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思考1:这首诗歌描写了几个画面?
明确
① 采摘前的喜悦图
②采摘时的竞技图
③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思考2:感受“艺术美”和“情感美”
(一)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
;艺术特色:
(1)把握形象特征和寓意;
(2)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思考2:感受“艺术美”和“情感美”
(一)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
艺术特色:
①运用赋的手法,铺陈造势,重章叠句;
②四言句式,节奏感强;
③动词细腻且富于变化。
情感: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思考3】《芣苢》运用了赋的手法,除改换了六个动词外,其他字词和句子全部相同。这样处理诗歌是否太单调了?是否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袁枚曾经说:“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你同意袁枚的观点吗?
明确 观点一:不赞成。《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
1.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2.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3.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这种至为简单的歌谣,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课后作业
不同年龄的人读《诗经》,感受会有不同。但我想说的是,在你人生的任何年龄阶段,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而如果一生都没有好好读过《诗经》,也一定是一件遗憾的事。
了解中国文学的根,请从《诗经》开始。
作业:
搜集《诗经》中的其他篇目,阅读后,谈谈你的感受,不少于400字。
;;;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诗
杨万里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
词
杨万里所作词风格清新,富于情趣。
;;;1.明确字音
兜(dōu) 鍪(móu) 蓑(suō)
胛(jiǎ) 渠(qú) 朝(zhāo)
霎(shà) 莳(shì) 匝(zā);;【思考1】感受“韵律美”和“节奏美”
(一)这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①重复用词,叠相呼应。
②一韵到底,富有韵律。
③通俗晓畅,节奏轻快。
④巧用动词,富于跳跃。;【思考2】感受“画面美”
(二)分析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明确
①抛秧接秧图
②拔秧插秧图
③雨中插秧图
④呼唤早餐图
⑤农夫应答图。
;【思考2】感受“画面美”
(三)诗人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