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结构抗皱整理性能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棉织物结构抗皱整理性能研究 ? ? 李煜斌,肖 红,范 杰 (1.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 2.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10) 棉织物的抗皱整理,主要通过2D树脂与纤维交联来实现[1],其核心是树脂及交联工艺。其中,树脂和纤维素交联至少包含2个步骤,一是将树脂施加到织物上;二是提供一定的条件使树脂和纤维素交联[2]。树脂和纤维素的有机交联,在赋予棉织物免烫、易护理、洗可穿等优良性能的同时,也使得棉织物的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大幅度下降,且手感发硬,抗弯长度增加[3]。 为了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抗皱棉织物,多年来,围绕着树脂、交联工艺及条件,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技术有了长足进展。不仅可以在织物阶段进行交联,还可以对成衣进行整理。根据交联时织物含水量的不同,又细分出潮交联、湿交联和干交联等工艺[4]。根据工艺流程不同,抗皱整理可以分为前焙烘、潮交联、后焙烘、成衣免烫等[5]。这些工艺虽然可以提升织物的抗皱性及手感,但由于树脂和织物整体交联后,限制了纤维间的滑移[6],因此,抗皱棉织物的强力损失依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施楣梧等[7]提出了一种基于喷淋法点状交联的织物抗皱整理加工方式,通过在织物表面部分施加抗皱整理剂,设计合理的施加图案,有望获得兼具强力和抗皱性能的抗皱棉织物。但是,该专利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力学分析,也没有系统的技术数据。 基于此,本文在传统抗皱整理工艺的基础上,引入结构抗皱整理。通过在织物上部分施加树脂,均衡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的强力损失问题。经过织物抗皱整理后的强力损失分析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图案改进,采用物理的方式改善化学抗皱整理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提高棉织物抗皱整理后的附加性能,为纯棉织物物理结构抗皱整理技术的深入发展提供初步的理论指导。 1 实 验 1.1 材料及化学品 织物:经烧毛、退浆、精练、漂白的纯棉织物。织物①规格:100%棉,经纬纱线密度均为29.53 tex,经向、纬向密度均为236根/(10 cm),河北省晋州市大兴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织物②规格:100%棉,精梳棉双股14.5 tex×2,经向密度473根/(10 cm),纬向密度276根/(10 cm),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试剂:柠檬酸(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次亚磷酸钠、高取代羟甲基纤维素钠(CMC)(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性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MgCl2催化剂(享斯迈纺织染化有限公司),皂片(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仪器:NM-450型二辊轧车(日本铁公所株式会社)、JH4101 型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公司) 、HW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仪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2004W数显电动搅拌器(上海越众仪器有限公司)、DK-5E型焙烘机(日本铁公所株式会社)、YG065型电子强力机、YG541 L型数字织物折皱弹性仪(山东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YG(B)461D-Ⅱ型数字式织物透气仪(温州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1.2 织物处理 考虑成本及原料采购方便的问题,前期采用柠檬酸抗皱整理对实验进行优化处理,结构抗皱整理采用筛网印花。 1.2.1 浸轧整理工艺 浸轧抗皱整理液(α柠檬酸质量分数9%、次磷酸钠质量分数7%;β改性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质量浓度100 g/L、氯化镁催化剂质量浓度20 g/L二浸二轧整理(轧余率(70±1)%→预烘(120 ℃、100 s)→焙烘(柠檬酸170 ℃、改性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150 ℃、100 s)→洗涤→烘干(60 ℃、5 min)。 1.2.2 结构整理工艺 原糊制备:将CMC与去离子水混合后电动搅拌30 min,搅拌至透明状,无白色固体颗粒为止,静置15 h使糊料充分膨化, 糊料含固量5%(质量分数5%)。印花用抗皱整理液(在浸轧整理液的基础上加入糊料)→刮印→预烘(120 ℃、100 s)→焙烘(柠檬酸170 ℃、改性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150 ℃、100 s)→水洗→皂洗(皂粉5 g/L,60 ℃,15 min)→ 水洗→烘干(60 ℃、5 min) 1.3 性能测试 1.3.1 折皱回复性能 折皱回复角按 GB/T 3819—1997《纺织品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 回复角法》在 YG541 L型数字织物折皱弹性仪上测定。 1.3.2 断裂强力保留率 断裂强力采用扯边纱条样法,按 GB/T 3923.1—1997《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 1 部分: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在YG065型电子强力机上测定。拉伸强度保持率(TSR)根据式(1)计算: (1) 式中:TSi为整理后织物断裂强力,cN;TS0为未整理织物断裂强力,cN。 1.3.3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