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基原多部位紫苏类药材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紫苏perirafru有权使用同一基质植物的不同部分,其叶子、茎和果实的药物形成紫苏叶、紫苏茎和紫苏子。它们通常用于中国的药店,但这三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具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过敏性炎症、增强学习记忆等作用。紫苏挥发性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如β-石竹烯具平喘作用,紫苏酮具促进小肠蠕动的作用,芳樟醇具镇静作用,柠檬烯具镇咳、祛痰作用等。目前研究紫苏类药材主要在成分检测、质量评价及功效方面,国内外尚少见有关紫苏类药材功效差异的内在原因的报道。本实验在紫苏功效研究的基础上,采用HSGC/MS技术分析比较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探讨挥发性成分与其传统功效的相关性,旨在为科学阐释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传统功效的差异提供依据。
1 紫苏叶、梗、紫苏子检测
Agilent6890/5975B型气-质联用分析仪,G1701DAD.03.00.611工作站,Agilent G1888顶空自动进样器,NIST05标准质谱检索库。
紫苏类药材样品于传统采收期采自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种植园,紫苏叶于2011年9月20日采集,紫苏梗、紫苏子均于2011年10月30日采集。分别经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刘训红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叶、梗及成熟果实。留样凭证存放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实验室。
2 方法和结果
2.1 分析条件
2.1.1 进样口温度与程序升温
色谱柱:HP-5MS(5%苯甲基聚硅氧烷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0 m×250 μm×0.25 μm);进样口温度:150 ℃;程序升温:40 ℃,保持3 min,以6 ℃/min的速率升至100 ℃,保持2 min,再以10 ℃/min的速率升至150 ℃;载气:He气,流量:1.0 mL/min,分流比20∶1。
2.1.2 电子温度和接口温度
电离方式: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150 ℃,接口温度:280 ℃;电子倍增器电压:1.3 kV;电子能量70 eV;扫描范围m/z:45.0~600.0。
2.2 顶空条件的确定
用HP-5MS色谱柱对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分离条件。通过对药材粉碎粒度、体积装样量、顶空加热温度及顶空加热时间进行考察,确定紫苏类药材挥发性成分优化的顶空条件。样品按选定的顶空条件及分析条件进行HSGC/MS分析,利用NIST05标准质谱检索库进行检索,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2.3 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取紫苏类药材粉末(过40目筛)1.5 g,精密称定,置于顶空瓶中,密封,放入顶空进样器,110 ℃加热平衡60 min,对紫苏类药材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获得紫苏类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图1)。所得质谱图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并与有关标准谱图核对,初步鉴定出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中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7种、39种、46种。将总离子流图中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处理,测得紫苏类药材顶空气体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并考察β-石竹烯、紫苏酮、α-石竹烯、芳樟醇、佛手柑内酯、芹菜脑等17种共有成分的含量变化。(表1)
3 讨论
3.1 壳体的优化配置
3.1.1 顶空进样、密封
称取20目、40目的药材粉末1.5 g,精密称定,置于顶空瓶中,密封,放入顶空进样器,110 ℃加热60 min。测定结果表明,20目出峰数少,40目出峰情况较好。
3.1.2 顶空进样,当顶空进线管至顶空瓶顶空进线,把顶空进样器
称取40目药材粉末2、1.5、1 g(分别占顶空瓶体积4/5、1/2、1/3的量),精密称定,置于顶空瓶中,密封,放入顶空进样器,110 ℃加热60 min。测定结果表明,1 g药材所测出的色谱峰数较少、药材峰面积较小,2 g几乎占满瓶,出峰数也较少,1.5 g出峰数和面积均较好,故体积装样量选择1.5 g。
3.1.3 加热平衡60min
称取40目药材粉末1.5 g,精密称定,置于顶空瓶中,密封,放入顶空进样器,分别在90 ℃、100 ℃、110 ℃、120 ℃下加热平衡60 min。测定结果表明,90 ℃和100 ℃加热温度下检出色谱峰的峰明显要少,110 ℃和120 ℃加热检出的色谱峰中前者峰高较大,故样品加热温度选择110 ℃。
3.1.4 顶空进样分析
称取40目药材粉末4份,1.5 g,精密称定,置顶空瓶中,密封,放入顶空进样器,120 ℃分别加热30、40、50、60 min,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4个不同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