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 4 月 23 日下午,参加济南市乡镇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 师的现场授课及反思过程。 吴正宪老师讲授的是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她用三年级的学生来完成了这节 课。她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眼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经历 乘法分配律的建模过程。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共分为六个层次:1、读懂情境图。2、筛选数学信息。3、发现并 提出问题。4、分析解决问题。5、建立数学模型。6、解释与应用。 一、 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 课堂开始,吴老师首先出示花坛的图片 ,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在学生筛 选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左边的花坛中每行有 12 朵花,共 8 行。右边的花坛里每行有 8 朵 花,共 8 行以后 ,吴老师给学生进行了及时的课堂评价 ,把掌声送给了这个学生,并且表 扬他说 :用数学的眼睛发现了很有价值的数据。引导学生开始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发 现问题。 紧接着 ,通过动画 ,把花坛覆盖 ,展现出长方形的花坛,接着让学生筛选数学信息: 左边的花坛长 12 米 ,宽 7 米;右边的花坛长 8 米 ,宽 7 米。 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吴老师提问到 :你想求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 求花坛的周长、面积、花朵的数量、以及左边与右边的大小关系等等。吴老师在此时做出 了重要的引导,让学生把问题聚焦在:一共多少朵花?花坛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这两 个问题的解决上。 二、利用具体问题列出一组算式并解答。 学生列式板书: 12×8+8×8 或者 (12+8 )×8 12×7+8×7 或者 (12+8 )×7 当学生写出上述算式的时候,不是由老师来评价,而是由写的学生讲出算式的意义, 并且在讲完之后,还会追问其他学生: “你有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学生提出要不要加 括号的问题后,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并最终指出了小括号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中,吴老 师通过一个问题的引导,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充分的体现了生生之间辨析知识 的对话。 三、根据算式推出两边相等并说明理由。 通过对两个列式分别进行计算,学生得出“结果相同”这个重要的算式关系。这个时 候吴老师提出:如何来表示结果相同呢 ?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符号来表达问题,并在此对 能运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学生给以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学生思考后指出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 同 ,应用等号连接 ,等号的意义是表示两边相等。 即 12×8+8×8 = (12+8 )×8 12×7+8×7 = (12+8 )×7 四、把自己的感觉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 吴老师让学生观察这两组等式的特点,问:“你能写出这样的一组算式吗?有感觉的请 举手。”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这两组算式,自己寻找出 12×7+8×7 = (12+8 )×7 这样的 等式左右两边算式的一些特点。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同,板书的学生 便出现了很多问题,吴老师耐心的引导学生,不断地寻找共同点,对算式进行分析,最后 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找出两边都是乘以相同的数值,把另外的两个数相加等重要的信息, 完成了板书的算式。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很注重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感知,并没有直接 给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知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 ,自己寻找规律, 建立联系。 五、运用乘法的意义,从几个几的角度来分析验证算式。 吴老师让写板书的学生来说明 ,左右的算式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用乘法的意义来验 证问题。12 个 8 加上 8 个 8 ,就是 20 个 8 ;而右边 12 加 8 的和是 20,20 乘 8 也是 20 个 8 ,因此左右两边相等。把知识用乘法的意义来验证 ,并与已学知识建立纵向联系。 六、发现规律,总结 自己的发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归纳。 通过板书的 5、6 个算式,吴老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写的百花齐放 ,吴老师就让学生自己来说明意思。在这个环节,吴老师特别注意猜测 学生所想 ,因为不少学生心里明白 ,但是表达的不够清楚。乘法分配率在学生的笔下,是 “一个数加一个数再乘一个数,……. ”语言很不准确 ,但是用吴老师的话说 ,这正是学生 学习中最难能可贵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展现出学生思维真实的一面 ,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 生自己求证出乘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